童年期的心理发展.ppt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ppt

ID:52339686

大小:279.5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4-04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ppt_第1页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ppt_第2页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ppt_第3页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ppt_第4页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展心理学探索心理发展历程的科学主讲教师:温子栋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二、学习兴趣发展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二、学习兴趣的发展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此作用就逐渐降低。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二、思维的发展一、记忆的发展:1.记忆容量(广度)

2、的增加(与成人接近)2.记忆的主要特点: (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3.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 (1)复述 (2)组织:归类、系列化4.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1)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对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记忆过程与记忆效果、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的记忆的以及各因素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识。(2)弗拉维尔(J.H.Flavell)把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分为三个方面: ①有关自我的知识②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③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3)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

3、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调节。二、思维的发展(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二)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1.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2.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式: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4.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类别体系化、序列化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二、亲子关系的发展三、同伴关系的发展四、友谊的发展五、欺负与被欺负

4、一、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等方面的认识。2.自我评价的特点:•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自我评价的稳定性。二、亲子关系的发展进入小学以后,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发生变化。1.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2.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3.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三、同伴关系的发展1.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1)受欢迎的儿童(2)不受欢迎的儿童(3)受忽视的儿童2.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1)依从性集合关系期(2)

5、平行性集合关系期(3)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四、友谊的发展(一)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1.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2.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3.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4.第四阶段(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二)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1.相互接近: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3.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4.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五、欺负与被欺负1.欺负是儿童间,尤其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2.关于儿童欺负发生的原因,有多种理论解释 (p221)(1)竞争假设理论(2)外部特异性假设理论(3)依恋理论(3)心理

6、理论第四单元童年期的心理卫生一、学会学习从幼儿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转变到上小学时以学习为主导活动,这中间有一个过渡的过程。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做好儿童入学的心理准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的准备。二、培养良好的品行1.人的品行具体表现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养成的行为习惯。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就是对学生品行的培养。2.品行培养要根据不同年龄特征区别对待。3.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依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学习记忆发展思维发展社会性发展(友谊、欺负)童年期心理卫生求你别管我3游戏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