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85890
大小:292.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3-31
《《探究题答题技巧》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探究题答题技巧 考点解读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人物传记文本探究题设题角度:1、传主人物身上表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传记文本独特的社会价值。3、传记文本独特的表现技巧和艺术特色; 考点解读探究学习的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其考查,不可能是无限开放的,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还是由命题者说了算,这是有利于考试公平和评卷公正的,其特点就是题目的回答具有选择性,个性化色彩较浓。但是,选择应该是符合自己的选择,个性应该是符合情理的个性,不可能是任意为之的。 答题技巧【有观点﹢有分析】一、探究题的观点来源——四种类型:1、唯一型:表面上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但是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考生们只能选择这一观点来作答。2、选一型: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而且每种观点都独自成立的命题,考生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来作答。如《黄遵宪的外交活动》《杂交水稻之父》 3、融合型: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但是每种观点都不能偏废,考生们只能融合这些观点来作答。(2008年广州一模)21.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天赋和后天的影响都十分重要。(观点)(1分)邓肯之所以能成为“现代舞之母”,不仅因为她具有非凡的舞蹈天赋——六岁自创舞蹈,开办舞蹈学校,且大受欢迎,(2分)而且环境对她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自由、不受拘束的家庭,培养了她追求本真、自由的个性,促使她不断追求,不断创新。(3分) 4、自创型:就是问题没有直接给出观点,要考生自己思考并形成观点作答。如2004年北京高考题: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答案:比如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1)我认为通才比专才更有利于人们打开视野,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将事情做得更好。(2)我认为通才固然很好,但认准一个专业,尽情发挥,成为专才,对人类会有更大的贡献。(3)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我认为“通才”是不可取的,这将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小结观点探究题突出选择,选择产生观点,必须形成和确立自己的观点,但选择应是符合常理和符合自己的选择。上面列出了四种观点来源类型,面对探究题时,可以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型,然后确立观点。观点必须明确,态度必须鲜明,观点的表述多用判断语气的句子,比如“我认为……”“我觉得……”等。 探究之有分析探究题型的依据主要有三类,1、文本+观点2、事例+观点3、理论+观点 1、文本+观点: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此类题目,要求同学们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在阐述观点时要注意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扣紧观点进行分析。如《黄遵宪的外交活动》:请你就“同行”“尊严”“朋友”的理解,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事例+观点: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事例一般有两种要求形式,一是生活实际事例,二是一般事例。此类题目,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比如2004年北京高考题: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答案:我认为通才比专才更有利于人们打开视野,发挥自已的才能,从而将事情做得更好。(观点)中国历史上的苏轼就是一个典型,既通书法绘画,又晓诗词文赋,是一个艺术通才,他打破了艺术界限,互相借鉴技巧,创作出许多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佳作。(事例) 3、理论+观点答题中的理论常见的有生活理论、文艺理论、写作理论等,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理论精辟概括,理论与观点相互印证。如余秋雨《道士塔》中,被惟妙惟肖描写出来的人物行为和事件都是真实发生的吗?有学者指出余秋雨的散文往往脱离了史实而用小说的方法来任意虚构历史,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虚构的写作手法的?谈谈你的理由。参考答案:我认同作者这种虚构的写作手法。诚然,文章中惟妙惟肖描写出来的人物行为和事件,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想象成分,并非现实的直接再现。艺术来源生活,但是,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文学作品属于艺术,不可能等同于生活现实,相反,运用虚构写作,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真实,更能反映事件的本质。(运用了“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等写作理论) 探究题答题策略:1、言之有据(尽量从原文作答)2、言之有析(作简短的分析,而不是直接抄录)3、言之有序(分点陈述,答案明确) 答题格式:言之成理的几个要素①观点句:观点鲜明,“观点”(正题、反题)在题干中。②分析句:“论据”在文本中。③总结句。 综上所述,探究性试题并不神秘,总体上还属于常规性试题,只是要求理解得深刻一点,思考得周全一点。做好此类题目,研读文本是基础。不论是从什么角度出的试题,都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的,不能脱离文本作探究。要把高考的探究性试题与我们平时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区别开来,课堂上是可以自由发挥的,而考试则不能;课堂可以无结论,但考试必须有答案。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具体,有理有据。 第一、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解答好传记类试题,要把握以下四点: 第二,熟悉传记文学的写法从创作方法来说,传记可分为历史传记和文学传记。文学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方式来写作,即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人物生平,以平实明快的叙述为主,穿插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评说,增加一点抒情和议论的色彩。 第三、理解“评”与“传”的关系我们要知道,传记中的“评”往往是解题的要害所在。评传是“评”与“传”的结合,是把对传主的评价与对他的生平的叙述结合起来的一种传记。评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一方面比较完整地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第四、解题策略(具体步骤、方法见后面)在整体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培养自己全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的能力。能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传记作品包含了议论和抒情,这些就是答题的重要区间。最终,我们要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