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08370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8
《案例分析文学误译与庞德误译浅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学误译与庞德误译浅析EzraPound:PoemsandTranslations误译,即对原著错误的翻译。它不仅在文字上,也在思想意义上背离了原文。误译在翻译上是不可取的,但纵观翻译史,误译又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既是客观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庞德的有些误译就是这样。 美国二十世纪初意象派诗人庞德,不仅以他的《诗章》闻名于世,更以他的译诗享誉诗坛。他的译诗《神州集》被誉为二十世纪美国最佳的诗。庞德的译诗确实不敢恭维。请看,李白的《长干行》中“郎骑竹马来”,庞德译成“Youcamebyonbamboostilts,playinghorse
2、",把“竹马”误译为“高跷”;他又把其中的“五月不可触”译为"Andyouhavebeengonefivemonths",误把春意阑珊,令人感伤思春的五月季节,说成是“你己离开五个月”。他有时还把好端端的一句诗分割得七零八乱,如他把李白“惊沙乱海日”,译成“Surprised,DesertturmoilSeasun"(“惊奇,沙漠的混乱、大海的太阳”)。有时庞德干脆即兴创作,如把刘彻的“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译为“Andshetherejoiceroftheheartbeneaththem(leaves):Awetleafthat
3、clingstothethreshold."(给我欢乐的她在落叶下:一片湿叶沾在门槛上。) 庞德译诗中如此多的错误,究其原因,大概有二:客观和主观的。客观上讲,首先是他的选材并非原诗,而是从美国的东方学者费诺罗莎的日文笔记转译,费诺罗莎的笔记是否正确无误是否忠实原著,存在很大疑问;另外,庞德当时不懂中文,不懂中文句法,更不了解中国文化,把一句拆开,把“竹马”译成“高跷”就属此类。从主观上讲,庞德激动地译中国诗是有其目的的。当时,这位踌躇满志的年轻诗人,早就厌倦了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感伤的诗风,他想给新时代增添新的色彩;用坚实、鲜明的意象,来取
4、代长吁短叹的抒情。因为在中国古诗中,意象俯拾即是,这与他的意象派主张一拍即合,他可以借来作为其意象派主张的依据。于是,他用意象的眼光来看待一切,甚至原诗中没有意象,他有时也创造一个意象。如他把刘彻直抒心意的“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用“沾在门上的一片湿叶”这一活生生的意象来代替。在此,他才不在乎是否忠于原诗,他追求的是自己的诗歌理想。亦正是这种诗歌理想促使他对中国古诗作了有意识地过滤或误读处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