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8卷 第6期宁波教育学院学报Vol.8No.62006年12月JOURNALOFNINGBOINSTITUTEOFEDUCATIONDec.2006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邓 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摘 要: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或者称曲译,往往源与其背后的深刻文化根源。具体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特定翻译目的,目标读者接受能力的考虑,译者的翻译风格和个人经历等。通过译者自己对译本或翻译的阐述可以看到这一过程中译者的个人经历、动机目的、知识背景、社会期待、价值标准、文化类型等等因素是如何进入翻译文本的。关键词:文学翻译;有意误译;目的论中图分类号:
2、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06)06-0033-03翻译文学作品,要求译者不仅要转换文字,体现文学性,还要移植文化内容。这要求译者有创造性,但这种创造又是有限度的,必须以原著为本。这种特殊性给译者一定的空间进行再创作,同时也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文学翻译批评中指出的种种误译,不应简单全盘否定,而应该区别对待。对于译者出于特定目的所导致的曲译,则应进一步探索其产生的深刻原因,惟有如此才能更深刻地意识到语言与语言,文化与文化的差异,才能将推动翻译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更进一步。本文以功能主义的目的论为主要理论依
3、据。功能主义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因而好的翻译应该是指那些实现了翻译目的的译文,而不是简单形式上和原文对等的译文。诺德(NORD)在谈到翻译错误时曾指出,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在目标读者中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那么任何阻碍这种[1]功能实现的翻译都属于翻译错误。因此,当我们重新审视文学翻译批评中的许多“误译”时就会发现,许多误译其实是译者基于某种特定目的有意为之,对于翻译目的的实现有着促进作用。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往往基于以下原因。一、基于特定翻译目的这一点不可不提林纾和严复。晚清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面临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日深。特殊的历史时期往往产生特
4、殊的翻译目的。林纾曾将哈葛德的作品Montezuma’sDaughter的标题改译为《英孝子火山报仇录》,是试图结合儒家思想中的“孝”,来激发国人为国雪耻的壮志“盖愿世士图雪国耻:,一如[2]孝子汤麦司之图抱亲仇者,则吾中国人为有志矣!”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林纾一再呼吁国人要警惕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因此,他翻译外国小说,尽量选择“名人救世之言”,稍作渲染,以[2]“求合于中国之可行者。”在有意改译或增删原文上,另一值得圈点的人物就是严复。通篇考察其代表作《天演论》,可以发现严复对原文多有增删,如原文举例提到哈姆莱特,在英国是家喻户晓,不必多加
5、解释,但在当时西方文化尚未传入中国,严复怕国人不知,而加译成“罕木勒特,孝子也。乃以父仇之收稿日期:2006-10-09作者简介:邓婕(1979-),女,浙江金华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文化与翻译研究。33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总第32期)故,不得不杀其季父,辱其亲母,而自弑刃于胸。”。又如在“导言十五·最旨”中,他将原文做了改编,简要[3]综述了上文各章节的内容,最后又加以发挥,提出了“国家将安所恃而有立与物竞之余?”的深刻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在《天演论·译例言》中严复就首先申明这是“达旨”式的翻译,意在“取便发挥”
6、,而不斤斤于“字比句次”。因此他借赫胥黎的书为底本,向中国传播进化论的思想,由于翻译目的是达旨,因而有意对全书加以取舍,改造,撰写大量按语,以补其不足,纠其不当,使一部宣传进化论的普及性书籍,成了当时维新变法的有力武器。当然,不可否认,林和严的译文中的确也有不少因理解错误造成的误译,但对译文不同的错误应加以区别对待,给出合理的综合全面的评价。二、基于目标文化背景和目标读者接受能力的考虑操纵学派认为,翻译就是为了某一目的对原文进行某种程度的操纵,而这种操纵活动是由目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识形态所决定的。目标文化的价值体系,文学和语言传统,道德标准,乃至政治氛围,都
7、在不断塑造着翻译。为了使译文能符合目标文化体系的审美标准,有时译者会作出适当的调整。下面是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茱丽叶”中的一个例子:Hemadeyouforahighwaytomybed;butI,amaid,diemaiden-widowed。(W.Shakespeare,“RomeoandJuliet”)朱生豪译:他要借着你作牵引相思的桥梁,可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闺的怨女而死去。方平译:他本要借你作捷径,登上我的床;可怜我这处女,活守寡,到死是处女。朱译将“TOMYBED”处理为“相思”,看似不忠实,实则出于对东西文化差异的考虑。中国人自古以来视“性”
8、为极其敏感隐晦的话题,因此处理成“相思”则符合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