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屮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酗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4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纟R与对照纟fl,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并且肌内注射甲氨蝶吟,对照组仅肌内注射甲氨蝶吟。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和91.8%,两组在总有效率、血B-HCG降低值和包块肓径缩小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羌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酗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关键词]甲氨蝶吟;米非司酮;异位妊娠[中图分
2、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a)-061-02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了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明显增加,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木院2(X)9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异位妊娠146例,通过应用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应符合以下标准[2]:①生命体征正常,无急性腹腔内出血;②B超检杳异位妊娠包块右•径不超过4cm,口宫腔内无妊娠迹象;③血
3、B-HCG定量测定V5000U/L:④血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杳正常且无器质性疾病;⑤无米非司酗和甲氨蝶吟用药禁忌证。1.2—般资料木院于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符合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146例,年龄25〜39岁。有停经史者124例,停经时间33〜63d,轻微腹痛患者92例。首次妊娠患者76例,有生育或流产史70例。B超检杳异位妊娠包块W3cm108例,3〜4cm38例。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纽.,备73例。两纽患者在年龄、孕产次、停经时间、异位妊娠包块真径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4、比性。1.3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卧床休息,禁上性生活,保持大便通畅。对照组:肌内注射甲氨蝶吟50mg,1次/d,5d为1个疗程。治疗组: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mg,1次/d,持续5d;同时第3天开始肌内注射甲氨蝶吩50mg,1次/d。1.4疗效判定146例患者入院示,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腹痛、血压、脉搏、生命体征变化和阴道流血情况等,每周测血P-HCG,复查B超、肝肾功能及外周血•象,观察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治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腹痛、阴道流血消失,血P-HCG值下降不少于15%,B超提示盆腔内异位妊娠包块缩小大于30%;显效:用药2周临床
5、症状明显改善,血B-IICG值下降明显,盆腔包块貞径明显减小;无效:用药2周后血P-HCG持续不降甚至升高,异位妊娠包块增大说明保守治疗失败。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用药后治疗效果的比较146例患者分别经治疗后,对照组73例中,治愈36例(49.3%),显效18例(24.7%),无效19例(26.0%),总有效率为74.0%;治疗组73例中,治愈54例(74.0%),显效13例(17.8%),无效6例(8.2
6、%),总有效率为91.8%o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同时,治疗组血B-HCG降低值和包块宜径缩小值较对照组减少得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治疗组有12例(16.4%)不良反应,其屮5例胃肠道反应,3例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口腔溃疡,1例骨髓抑制,1例白细胞下降;对照纟H.23例(31.5%)不良反应,其屮12例胃肠道反应,5例转氨酶轻度升高,3例口腔溃疡,2例骨髓抑制,1例白细胞下降。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任
7、何阻碍受精卵正常进入宫腔的因素,均可使孕卵的正常运行受阻或输送延迟,不能按时到达宫腔,在输卵管内着床而造成界位妊娠[3]。异位妊娠是妇科较常见的急腹症,如不能恰当及时处理,会危及患者生命,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主要通过B超、腹腔镜等诊断技术[4]。保守治疗早期异位妊娠有利于保护患者的生冇力,降低患者的手术率,减少出血、输血和盆腔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的青睐。甲氨蝶吟是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与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干扰二氢叶酸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导致嚓吟和囉旋的合成被抑制,使DNA、RNA及蛋白质合成受阻,滋养细胞生长抑制,异位妊
8、娠胚胎发冇停止而导致胚胎死亡[5-6]o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孕酮拮抗剂,与孕激索有相似的结构从而竞争孕激索受体,具有强烈的抗孕激索活性,使蜕膜、绒毛组织变性,使黄体生成素下降,黄体溶解,胚胎死亡[7]。采取两药联用,协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