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有關問題的思考.doc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有關問題的思考.doc

ID:50334362

大小:5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08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有關問題的思考.doc_第1页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有關問題的思考.doc_第2页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有關問題的思考.doc_第3页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有關問題的思考.doc_第4页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有關問題的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有關問題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有關問題的思考前不久,國傢發展改革委機關黨校春季幹部進修班學員就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有關問題赴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和雲南四省區進行瞭調研。一、四省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及存在的問題“十五”前4年,四省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經濟總量繼續擴大,經濟增長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主要表現:一是經濟增長速度逐步加快o2001-2004年,內蒙古GDP年均增長14.5%,吉林年均增長10.3%,黑龍江年均增長10.4%,雲南前3年GDP增長速度相對慢一些,2004年增長11.5%

2、,超過當年全國平均增速。二是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2001-2004年,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年均增速達到44.4%,大大高於全國平均速度,吉林年均增速為18%,黑龍江年均增速為14.6%,雲南年均增長16.4%,這三省增幅雖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與“九五”時期相比,均有較大提高。三是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基礎設施投入顯著增加,設施狀況大為改善。“十五"前4年,吉林省與“九五”時期相比,全省運輸路線總裡程增加37%,全省二級以上公路增加65%。黑龍江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達到285億元,超過“七五”至“九五

3、”時期投入的總和。內蒙古新增鐵路正線、旗縣通油路工程、加固江河提防等方面成績顯著。2004年,雲南省在“雙百”重點建設項目、解決人畜飲水等取得明顯成效。四是生態環境初步改善。“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重點防護林建設工程等進展順利,水土流失、江河污染和生態環境脆弱得到初步緩解。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經濟的快速增長,給人民生活帶來瞭較大實惠。吉林“十五”前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4%;2004年,內蒙古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

4、3%和8.6%,黑龍江省分別增長8%和15.3%,雲南省分別增長9.4%和6%(一)區域發展不協調,相關保障機制不健全“十五”計劃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其目的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四省區曾編制過區域規劃,也參加過不少區域合作,但這些規劃大多沒有得到有效實施,成效並不明顯。主要原因是,沒有處理好市場與政府間的關系,現有體制強化瞭“行政區經濟”,使區域發展呈現出競爭為主、協調為輔的局面,這種現象在全國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央政府的主導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也是區域協調發展滯後的一個重要因素。就雲南

5、來講,南貴昆區域的合作開發,盡管戰略很明確,有關部門也做出瞭很大努力,但由於缺乏國傢有效的指導和綜合協調,其結果是投入和政策資源分佈過散,影響瞭開發的效果有些地方政府對區域協調發展缺乏全面正確理解,急於求成。把地區協調發展等同於縮小地區差距,把縮小地區差距等同於縮小國內生產總值的差距。無論是省級行政區,還是市縣;無論是生態脆弱地區,還是其它不具備大規模開發條件的地區,都要在本轄區實現翻兩番,實現趕超。各地區、各級行政區都很註重國內生產總值排名,省與省比、市與市比、縣與縣比,各級地方政府以GDP為中心,把

6、加快工業發展、增大本地區的經濟總量放在最優先的位置。這必然會強化不合理的行政區經濟,加劇經濟增長與資源短缺的矛盾,破壞生態環境,並助長瞭招商引資中的過度競爭、地區間的産業趨同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二)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十五”計劃提出,政府配置資源的重點要逐步轉向為全社會提供充足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但4年來,落實情況不夠理想,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比較嚴重。主要反映在:經濟快速增長並沒有帶來就業崗位的同比例增加,城鄉失業壓力加大;城鄉、地區、不同收入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社會

7、弱勢群體的抗風險能力脆弱,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小、水平低;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公益性文化等公共服務發展滯後(三)資源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突出表現在西南水能資源的開發上,“功在國傢,利在業主,苦在移民,難在政府”,結果往往與國傢推進落後地區發展的初衷相悖。此問題在資源豐富而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較為普遍,給這些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四)“三農”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一是傳統農業特征明顯,農業發展受自然和市場雙重約束。一方面,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禦自然災害能力較低,基本上“靠天吃飯”;農業機械化水平和勞動

8、生產率低,產業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農業産業循環能力差,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大。產品以初級産品和粗加工為主,附加值低,競爭力差。二是農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務少,特別是農村的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與城市差別過大。三是農民收入低、剩餘勞動力轉移難,持續穩定增收的基礎不牢固(五)政策上依然存在'‘一刀切”現象調研中,地方政府對政策上存在的“一刀切”問題反映強烈。如西雙版納森林存活率和成材速度都遠高於東北林區,但執行的卻是一個政策。又如內蒙古反映,自治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