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ppt

解热镇痛抗炎药.ppt

ID:50240729

大小:1.04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3-10

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1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2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3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4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热镇痛抗炎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s-analgesicsandantiinflammatoryagents一.基本概念(一)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结构和作用原理是与糖皮质激素不同的抗炎药。有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吡唑酮类(保泰松),其它有机酸类(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吡罗昔康)(二)药物作用环节膜磷脂在磷脂酶A2作用下生成花生四烯酸在环氧酶作用下(cyclo-oxygenase,COX)环内过氧化物(PGG,PGH)进而变成PGI2(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聚集,扩

2、张小血管),PGE2和PGF2(发热、致痛、诱发炎症),TXA2(血小板,引起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pp17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抑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作用。(三)前列腺素(PGs)在热、痛和炎症中的作用1.致热作用以PGE2最强,疾病发烧是致热原(内毒素、过敏物、炎症、损伤)刺激粒细胞等产生内热原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PGE合成温度调点产热大于散热发烧。2.致痛作用PG本身可致痛,但主要是增敏致痛物如缓激肽在痛觉神经末梢的致痛作用。3.致炎作用PG有致炎作用,也能增敏缓激肽等致炎物的作用,加之扩张血管和致痛,造成炎症的红、肿、热、痛症状。二.常

3、用药物(一)阿司匹林(aspirin)pp161.体内过程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钠,弱有机酸,pKa为3.5,进入体内后迅速分解为水杨酸,后者蛋白结合率80~90%,水杨酸经肝脏代谢后大部与甘氨酸结合,自肾排出。小剂量(1克以下)按一级动力学代谢,t1/22~3小时,尿中以结合型代谢物为主;再增加剂量(1克以上)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过量血药浓度急剧升高,引起中毒,尿中有大量水杨酸盐排出,此时碱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酸化尿液则相反,可相差16倍。2.作用原理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减少PGs生成。COX分COX1和COX2,COX1属于const

4、itutiveenzyme,在多数组织均表达,包括血小板,细胞间信号联系。参与血管紧张度调节,与血栓有关。COX2是在炎症细胞如iL-1、TNF产生,抑制COX2起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早期抗炎药为非选择性,副作用较多。相对选择性(抑制cox2/cox1的IC50):对COX1-aspirin(166),吡罗昔康piroxicam(600),吲哚美辛indomethacin(60);对COX2-尼美舒利(nimesulide)(0.007),布洛芬ibuprofen(15);二者强度相等:萘普生naproxen(0.8)3.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强,用于

5、感冒发烧,头痛、牙痛、神经痛等慢性钝痛;急性风湿热1~2天可退热,关节红肿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抗炎抗风湿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但需密切监视血药浓度,防止中毒。2/影响血栓形成小剂量(40~80mg)最大限度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影响血小板聚集,预防心梗和脑血栓形成;加大剂量可能抑制血管壁PGI2作用超过抑制血小板TXA2,二者作用相反,反而促进血栓形成。4.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粘膜损伤、出血,加重溃疡。原因:直接刺激,兴奋催吐化学感受区,减少胃粘膜保护因子(PGE)生成。2/凝血障碍出血倾向性疾病禁用。3/水杨酸反应中毒表现: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酸

6、碱平衡紊乱、精神错乱等。4/过敏反应一般过敏表现,““阿司匹林哮喘”,抑制PG合成不影响LTs,二者间失平衡所致。5/瑞夷(Reye)综合征病毒感染发烧的儿童服用阿司匹林后,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少见,可致死(30%死亡率)。阿司匹林哮喘pp18(二)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1.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是非那西汀(phenacetin)的体内代谢物,Phenacetin曾广泛使用,后者因为生成的另一代谢物对氨苯乙醚可引起溶血和生成高铁血红蛋白,仅在少数国家使用(含中国)。pp192.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乙酰氨基酚选择性抑制中枢COX,对外周

7、抑制作用很弱,临床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不用于抗炎。3.不良反应过量有肝细胞损害。(三)保泰松(phenylbutazone)1.特点:高血浆蛋白结合率(98%),t1/250~65小时,关节组织内长时间(停药后3周内)保持高浓度,抑制外周比抑制中枢环氧酶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而解热镇痛作用弱,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2.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风湿类及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由于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再吸收,也用于急性痛风。1.不良反应及注意1/胃肠道反应,溃疡病禁用。2/水钠潴留,高血压和心衰病人禁用。3/过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