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认知的真相.doc

品牌认知的真相.doc

ID:50165563

大小:7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4

品牌认知的真相.doc_第1页
品牌认知的真相.doc_第2页
品牌认知的真相.doc_第3页
品牌认知的真相.doc_第4页
品牌认知的真相.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牌认知的真相.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解剖品牌认知的真相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只有打造强大的品牌才可能基业长青,然而当被问及品牌状况时,企业往往只能在销售指标、推广预算等方面拿出明确的数据,而关于市场对品牌的认知却总是模棱两可。并不是企业没有付出了解品牌认知的努力,对于消费者使用习惯、品类态度、品牌评价等方面,企业进行的专业市场调查并不鲜见,之所以“模棱两可”,原因在于这样的调查往往存在缺陷:仅了解消费者对个别品牌的评价;仅从为数不多的评价数据中寻找答案;无法调查到整个市场、行业的趋势和共性;无法跨行业进行比较和借鉴;不同市调公司、不同市调内容,缺乏对数据分析的方

2、向性指引。要掌握品牌的真相,我们需要更全面、更深入的品牌研究。品牌健康度的基本诊断1993年,一项全球性品牌资产研究——品牌资产评估(BrandAssetValuator,简称BAV)开始运行,15年来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44个国家访问了超过40万名消费者,累计研究了2万个品牌,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并发展为一种全面、深入的品牌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提出了评价品牌认知的四个基础元素:差异性;相关性;尊重度;认知度。差异性:代表品牌的不同之处,这个指标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经营利润率。差异性越大,表明品牌在市场上同质化程度越低,品牌就更有议价

3、能力。差异性不仅表现在产品特色上,也体现在品牌的形象方面。相关性:代表品牌对消费者的适合程度,关系到市场渗透率。品牌的相关性强,意味着目标人群接受品牌形象和品牌所做出的承诺,主观上愿意尝试,也意味着在相应的渠道建设上有更大的便利。尊重度:代表消费者如何看待品牌,关系到对品牌的感受。当消费者接触品牌进行尝试性消费后,会印证他们的想象从而形成评价,并进一步影响到重复消费和口碑传播。认知度:代表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程度,关系到消费者体验的深度,是消费者在长期接受品牌传播并使用该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后,逐渐形成的对品牌的认识。在品牌认知的四个

4、支柱之间,相互间的关系非常关键。当差异性高于相关性时:表明品牌具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差异性明显,议价能力良好,同时相关性存在,目标人群逐步认同品牌。而未来在保持差异性的同时,相关性可以得到增强。在BAV的研究中,例如CalvinKlein、Swatch、星巴克、奥迪、红牛等。当相关性高于差异性时:表明品牌的独特性逐渐消失,可能被其他类似品牌替代,而相关性越大,意味着该品牌越适合大众的需求,价格将会成为影响销量的主要因素,降价促销成为保持市场的唯一重要行为,品牌竞争力逐步下降。这正是许多品牌常犯的错误:缺乏对目标消费群更深入细

5、致的工作,盲目地让品牌迎合大众的口味,最终因为追求短期销量而丧失了品牌差异,被市场巨大的惯性同化。在BAV的研究中,例如邦迪、家乐福、李锦记、夏士莲等。当尊重度高于认知度时:表明消费者的评价很高、很喜欢,并期待进一步了解该品牌,认知度因此会逐步上升。整体而言,品牌处于这种状态是良性的。在BAV的研究中,例如费列罗、IBM、TheDiscoveryChannel/探索频道、林肯汽车、奥林巴斯、索尼Cybershot等。当认知度高于尊重度时:表明消费者十分了解该品牌,但觉得品牌没什么特别之处,严重时可能出现类似“因了解而分手”离婚的

6、状态。这也是品牌常犯的错误:在过多地告知消费者各类品牌信息甚至杜撰品牌故事的同时,放松了品牌基础工作如质量、服务等的维护。在BAV的研究中,例如小灵通、脑白金、巨能钙、两面针等。品牌高度(尊重度和认知度)研究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品牌从诞生到发展壮大,差异性的提升至关重要;而品牌的衰退,则从差异性的减弱开始。有潜力的品牌,如GUCCI、HIT、SK-II,几乎都表现出差异性大于相关性、尊重度高于认知度的状态,市场呈现出了理想的上升趋势;而衰落的品牌,几乎无一例外地失去了品牌最为宝贵的差异性,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品牌下滑的态势并采取维护行

7、动,导致积重难返。在中国市场,BAV研究发现,众多本土品牌在创造差异性上的困难大于相关性,这暗示了许多品牌具有价格敏感性。就目前而言,外资品牌总体上呈现出优于本土品牌的状态,拥有更多有前途的品牌、强势品牌和超级品牌,而反观本土品牌,更多不断衰弱的领先品牌和不断销蚀的日常品牌。如果把新进品牌、有潜力品牌和领先地位品牌所在的区域称为正向区域,把逐渐下降品牌、逐渐销蚀品牌和不集中品牌称为负向区域,可以看到,外资品牌中正向区域和负向区域品牌数量的比例为58:42,而本土品牌的这个比例为34:66,充分表明了本土品牌改善品牌经营、提升品牌

8、竞争力(相关差异性)的迫切性。此外,本土品牌从领导地位下滑的速度高于外资品牌,这体现出本土企业粗放式品牌管理的严重后果,炒作概念、盲目扩张、战略不清晰等都是粗放式品牌管理表现出的行为。为品牌策略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BAV建立了137个行业的庞大数据库,总结出影响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