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背后的“真相”——从自然认知结构维度例谈学生的错误.doc

“错误”背后的“真相”——从自然认知结构维度例谈学生的错误.doc

ID:48535810

大小:6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5

“错误”背后的“真相”——从自然认知结构维度例谈学生的错误.doc_第1页
“错误”背后的“真相”——从自然认知结构维度例谈学生的错误.doc_第2页
“错误”背后的“真相”——从自然认知结构维度例谈学生的错误.doc_第3页
“错误”背后的“真相”——从自然认知结构维度例谈学生的错误.doc_第4页
“错误”背后的“真相”——从自然认知结构维度例谈学生的错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错误”背后的“真相”——从自然认知结构维度例谈学生的错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错误”背后的“真相”——从自然认知结构维度例谈学生的错误-小学数学论文“错误”背后的“真相”——从自然认知结构维度例谈学生的错误易博“你实在是太马虎了!”每次作业或者考试之后,经常能够从家长和教师口中听到这样一句话。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和家长经常把学生的错误直接归因为马虎、不认真。其实,深度解析学生的错误,其原因是复杂的。从心理学角度看,感知、记忆、注意以及思维等多方面因素的偏差,都会干扰学生,导致错误的产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笼统地把一切错误原因都只归结于“马虎”。“错误”的背后往往有其必然性的存在,这种必然性根源于人自身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特点。就如大多数人看到黄

2、色感到温暖,摸到体积大的物体第一反应会觉得很重,遇到危险自然想要后退,人在类似情境中的无意识行为作用下的定义、判断、选择等,都与人的自然认知结构有关系。不难理解,在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过程中,经常性地会受到这种“无意识”的作用,当题目特征与学生的自然认知结构产生矛盾时,自然很容易会产生错误。本文试从学生的自然认知结构维度,例谈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一、多角度观察时,“上”“左”优先将数字写反可以说是幼儿初学数字时最常犯的一种错误(图1),教师和家长有时多次指导仍不见成效,只能不断要求学生多写多练,甚至对儿童严厉批评。其实这种错误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的生理发育水平来

3、分析:学生学习主要是用眼睛加工文字符号的过程,视知觉是随着儿童的年龄发展而逐渐成熟的,其中,视知觉对于左右方位的辨别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有研究发现,四岁之前的孩子发生左右不分,将数字和字母的方位颠倒的情况是很常见的。有些视知觉发育较晚的学生,甚至到七八岁依然不能很准确地辨别左右方位。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即题目要求与人观察事物时的自然认知结构有悖,从而对学生学习造成障碍。人的“左右上下”的方位感是从动作中发展而来的,从动作中人们知道左和右、上和下是对称的。大部分人都是右手写字,而右手写字最舒服和最佳的动作习惯都是从左至右,因此一般人的动作路径都是从左至右,进而书写习惯也是从左至右,从上

4、至下,这是符合人的生理习惯和运动习惯的。图1中的数字“6”“9”的正确起笔都是从右至左,与学生习惯的“从左至右”产生矛盾,因而导致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继续“从左至右”,以致于书写错误。不难理解一些左撇子学生在写字的时候经常与右手写字的学生写反,因为他们的最佳运动路径是从右至左,所以他们的运动习惯和书写习惯也都是从右至左。同理,图2中,学生的观察顺序通常是从上至下,根据这个顺序首先看到的应该是中间的兔子,因此想当然地认为中间的兔子就是最高的。然而,兔子们的脚不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样的观察很容易出错,因此不能正确作出回答。二、“图文”结合时,“图”优先人的潜意识里总是会自动地回避较为复杂的内容

5、,喜欢读简单明了的图表。图表是对文字内容的二次加工,二次加工后的信息更易帮助学生理解。流行语“读图时代”不无道理,这符合人的学习心理。大部分小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对抽象的文字和符号理解有困难,所以教师经常安排“图”在题目或者学习任务当中,试图帮助学生理解。“偏好看图,易忽视文”也属于学生的一种自然认知结构。下面是某区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中的一道题目(图3):第一问言简意赅,不用转弯。第二问要求的是“小明从学校出发经过汽车站到电影院”,学生不易观察出问题的复杂性。分析这句话,里面有4个名词:小明、学校、汽车站、电影院。同时,要理解“从……出发……经过……到……”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本身的

6、难度就不小。在这样一句较为复杂的语句的基础之上,学生更偏向于看图解题。看见题目中的“小明从学校”就着急在图中去寻找小明和学校的位置,因而想当然地以为和第一问一样是简单的“从小明家去学校”,从而出现错误。从案例中不难总结出,学生在阅读图文并茂的内容时,更偏向于优先观察图。而教师的普遍教学心理是期待学生先看文字,再看图,或者是一边看文字,一边看图。这两种期待都有不妥之处。先看文字再看图,肯定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一味硬性强调,往往适得其反;而“一边看图一边看题”,即图文结合,这种方法看似正确,仔细分析问题依然不少。以图3为例,学生的观察点要来回移动。如,先看文字“小明从学校”,再看图,再回来继续看

7、文字,观察点从上面再移动到下面,仅仅一次图文结合阅读,学生的观察点就要移动两次。而且,本题的观察点要移动很长的距离,很容易使学生忘记上一次观察点的位置,混淆题目的信息。三、“数文”结合时,“数”优先数字是用来记数的符号,阿拉伯数字由于其简便、易懂等特点,为全世界所采用。而汉字与阿拉伯数字不同,讲究的是横平竖直,结构合理。当汉字和数字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在小学生的文字题中,往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