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肉毒素注射治疗方式对脑损伤后肌痉挛的影响.doc

不同的肉毒素注射治疗方式对脑损伤后肌痉挛的影响.doc

ID:49203090

大小: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1

不同的肉毒素注射治疗方式对脑损伤后肌痉挛的影响.doc_第1页
不同的肉毒素注射治疗方式对脑损伤后肌痉挛的影响.doc_第2页
不同的肉毒素注射治疗方式对脑损伤后肌痉挛的影响.doc_第3页
不同的肉毒素注射治疗方式对脑损伤后肌痉挛的影响.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同的肉毒素注射治疗方式对脑损伤后肌痉挛的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的肉毒素注射治疗方式对脑损伤后肌痉挛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定位方式下的肉毒素注射治疗方式对脑损伤后即痉挛的影响,寻找更加合理的注射方式。方法选取脑损伤后小腿痉挛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5例A组在B超的引导下给与小腿三头肌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B组在电机刺激定位下给与肉毒素注射治疗;C组在B超引导下结合电刺激定位进行肉毒素注射治疗,注射治疗后第3d及后第4w评估小腿三头肌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spasticityindex,CSI)及小腿三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TntergratedEMG,TEMG)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引导方式

2、的治疗均明显缓解脑损伤后肌痉挛;单纯B超引导与单纯电刺激定位引导方式对A型肉毒索注射治及痉挛的影响无明显差别。结论B超引导结合电刺激定位的注射方式能够更有效的缓解肌痉挛。关键词:肌痉挛;B超引导;肉毒素肉毒索:肉毒索又称肉毒杆菌内毒索。肉毒索作用于胆碱能运动神经的末梢,以某种方式拮抗钙离子的作用,使肌纤维不能收缩致使肌肉松弛以达到除皱美容的目的。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所有病例均选自2009-2012入住我院的脑损伤后下肢痉挛患者。纳入标准为: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损伤诊断标准[1];经CT或MRI检查明确存在单侧脑组织损伤;偏瘫侧小腿三头

3、肌肌张力增高改良的Ashworth评分2II级[2]。排除标准为:伴有严重精神症状或认知能力严重受损等;共纳入45例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个治疗组,每组15例。1.2方法三组患者均选取腓肠肌及比日鱼肌为目标肌肉,每例患者总注射剂量为200U[3]。A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B组患者在电刺激定位下进行A型肉毒毒索注射治疗;C组患者在B超引导结合电刺激定位下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并在注射后第3d及注射后第4w时评估治疗效果。1.3疗效评估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结束后分别在治疗后3d、治疗后4w两个观察时间点以临床痉挛指数[4]

4、作为评定指标对每例患者注射治疗后的痉挛缓解情况进行动态评定,并在治疗后4w评估表面肌电积分[5]变化。具体评估方法如下:CSI评定临床痉挛指数通过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方法及评分标准,见表1。2结果3讨论我们研究发现A型肉毒毒索注射治疗后三组患者治疗3d后的CSI评分和治疗2w后的CSI评分及IEMG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提示肉毒素注射治疗是缓解痉挛的有效方法。A型肉毒毒索注射治疗后3d及注射治疗后4w,A、B两组CST评分无明显差别,但是C组CST评分明显低于A、B组;调整了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治疗前CSI、IEMG评分后,C组CSI评分仍然低

5、于A、B组。提示B超引导与电刺激定位这两种引导方式下进行肉毒素注射治疗小腿三头肌局灶性痉挛无明显的差别,B超引导结合电刺激定位的方式下进行肉毒素注射治疗较单存R超引导及单纯电刺激定位的注射方式可更好地提高治疗疗效,此时注射的A型肉毒素可能分布在运动终板区域,并且能够很好与神经肌肉接头前膜上的受体充分结合,进而发挥作用。单纯电刺激引导定位下,在注射治疗示的痉挛缓解程度明显差于B超引导结合电刺激定位组,这可能是因为刺激神经分支导致目标肌肉产生强烈的收缩,单纯B超引导下虽可以清晰探及靶肌肉,可保证肉毒素肌内注射,但是不能辨别注射点与运动终板的位置关系,其治疗效果

6、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注射的容积及注射点与目标肌肉的位置关系,注射后A型肉毒毒素可以在一定范I韦I内从注射点向四周扩散,进而发挥肉毒素注射治疗作用。证实本研究结论。参考文献:[1]McGuireJR,HarveyRL,Thepreventionandmanagementofcomplicationsafterstroke[J]・RehabilClinNAm,1999,10(4):857-874.[2]YelnikAP,SimonD,2009,52(10):746-756.[3]Simposon,GraciesJM,BrashearA.Botulinumneur

7、otoxinversustizanidine[J].Psychiatry,2009,80(4):380-385.[4]UnluE,Ceviko1.MultilevelbotulinumtoxintypaA[J].Clinics2010,65(6):613-619.[5]KajiR,OsakoY,SuyamaK,eta1.botulinumtoxinAinpost-strokelowerlimbspasticity:doubleplacebo-controlletrial[J].JNeuro2010,257(8):1330-1337.编辑/申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