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188194
大小:1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9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教学形式公开课教师叶帆单位迎丰九年制学校课题名称杨修之死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册第三单元已学习了一单元的小说,对小说的相关知识已有所了解,也掌握一些学习小说的方法,学习古典小说学生较难得应该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公正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必须要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本课故事情节较简单,如果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应该不会有多大困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并由此把握文章的写作脉络。2、理清曹操和杨修之间的八件事情,并能够从这些事情的细微处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3、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理解元明文言,并能够译成现代汉语。(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让学生记忆小说的开篇古诗。由此感知作者作品的整体风格。2、让学生总结全文讲述的八件事情,并逐一对人物的行为、语言进行分析体会,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的发展。3、播放《杨修之死》视频,就“杨修之死”在全班展开讨论,由此引入对三国人物的评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认识到作者的历史观和英雄观。2、学会公正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可结合《沁园春雪》)教学重点:1、通过对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情的学习,把握
3、曹操的心理变化,由此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2、能够将元明文言译成简明的现代汉语。教学难点:能结合本课关于“杨修之死”的讨论,学会公正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区分文学人物与历史人物的区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播放音乐,由诗导入。1、细听音乐,品味古诗。2、检查预习,总结全文所叙事件。2、积极发言,总结全文的八件事。3、围绕人物语言、行动等,分析人物性格。3、紧扣人物,交流意见,把握人物性格主脉。4、组织学深讨论杨修之死。4、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杨修之死的看法,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一、音乐入文,总结事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4、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引入《三国演义》开篇古诗,让学生交流关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知识。由此导入课题。1、仔细听歌,默读这首古诗,争取能够背诵下来。积极交流自己查找到的关于作者、作品的 识。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出示应会翻译的元明文言词句。提问:(2)文中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情?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3)让学生思考,杨修是什么性格,曹操又是什么性格?杨修聪明、有才华,为什么反而被杀?并总结:曹操与杨修的关系是在多次矛盾冲突中展开的。这样,既能够充分表现人物性格,又能够推进故事情节
5、的发展。2、(1)学生根据出示的内容,翻译元明文言词句。(2)回答:一共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八件事情,“鸡肋事件——操杀修”、“改建园门——甚忌之”、“分食酥饼——心恶之”、“梦中杀人——愈恶之”、“告发曹丕——愈恶之”、“教植斩吏——操大怒”、“代作答教——操大怒”、“失利葬修”。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这些事情是按照倒叙和插叙的方式排列的。二、紧扣人物,分析性格。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播放《杨修之死》视频,组织学生讨论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提示:结合人物语言来分析。先进行点拨:曹操在历史记载中是一个颇受赞誉的人;在戏剧中,是奸臣
6、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他是喜怒无常、变化多端的形象。杨修,是一个有才华、心思细密的人。1、学生观看视频后,积极讨论,主要围绕课文所写的八件事来分析人物形象。抓住曹操的主要心理活动:曹操的忌、嫉、恶、疑、恨;抓住杨修的语言:善于从细微之处揣摩曹操的心理,把握曹操的行为发展。2、提问:猜“阔”意杨修遭忌和“一盒酥”杨修遭恶这两件事情,表现了曹操和杨修的什么性格?2、回答:曹操既爱才,又善妒(嫉贤妒才),内外不一,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老谋深算)。杨修心思细密,善于揣摩,但恃才放旷。3、提问:曹操夜杀侍从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3、回
7、答:曹操多疑狡诈,杨修心细坦白。三、围绕死因,展开讨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文章的题目是“杨修之死”,关于杨秀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如何看待?2、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一什么言?1、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杨修死因,能够谈出至少三种观点:杨修之死,其一,由于杨修能够猜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有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其二,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其三,曹操
8、杀杨修是不得不为之,因为杨修的行为在那种战况下,确实动摇了军心。其四,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还是他在大是大非和重大问题上不能与曹操保持一致(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它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杀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