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苏州园林》导学案.doc

13《苏州园林》导学案.doc

ID:49186087

大小:1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9

13《苏州园林》导学案.doc_第1页
13《苏州园林》导学案.doc_第2页
13《苏州园林》导学案.doc_第3页
13《苏州园林》导学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13《苏州园林》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州园林》导学案教师寄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写作能力。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3.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重点与难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2.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理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一,自主学习1.了解叶圣陶:   2.积累词语。(1)辨明字音:

2、轩榭(  )池沼(  )邱壑(  )模(   )样     重峦叠嶂(   )相间(   )嶙峋(    )庸俗(   )镂(   )空蔷薇(   )(2)辨明词义,并造句鉴赏:因地制宜:斟酌:重峦叠嶂:造句: 3.朗读课文,请用下面的句式概括读后的感受。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4、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二,学习探究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的特2、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总特点的?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亭台轩榭的布局(第3自然段);假山池沼的配合(第4自然

3、段);花草树木的映衬(第5自然段);近景远景的层次(第6自然段)。3,.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1)教师简单介绍有关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的知识。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2)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三,目标检测精读课文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

4、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参考答案预习检测1.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2.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x

5、ún)庸俗(yōng)镂(lòu)空蔷薇(qiángwēi)(2)辨明词义,并造句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3.角度: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4.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课外阅读(1)①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②形容齐整。(2)当时园中遍植翠竹

6、,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3)C(4)空间步入绕过转过步下(5)趣凉爽寒(6)A(7)生动运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及“生肖”“相映成趣”等词句,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个园“春景”的妙趣横生,给人以真切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