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538354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5
《咏怀古迹其三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活动单【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过程与方法:抓关键词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3、情感与价值观:咏叹王昭君的不幸,寄托作者的身世家国之情。【学习重难点】1、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2、难点:学习此诗的表达技巧。【学法点拨】1、反复吟诵。2、抓关键词把握诗歌思想感情。自主学案【知识链接】一、诵读提示这首诗于绵丽之中隐含着诗人的悲愤,不可以艳诗视之,应读得既有韵致,又不流于轻浮。前一层宜用叙述调读,但其间亦略有变化:“群山”二句点明咏歌的对象,可用诗人指点望中之景的口气读,不快不慢;“一去”二句概括叙述昭君一生,有怜其远嫁之意,
2、速度要慢些,“台”“留”二字可有延长音,以示咏叹。后一层宜用咏叹调读。“画图”二句属于用事(亦称用典),借汉元帝后悔之情写昭君之怨,辞艳而情悲,字字皆泪,宜用沉抑、低回之调读;“千载”二句是全诗高潮,点明昭君之“怨”,两句须一气读出。“千载琵琶”四字用平调,“作胡语”三字用升调,至“分明怨恨”升到最高点,然后用降调徐徐读最后王宇,有余音绦绕之感。二.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
3、、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三、背景材料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律组诗,作于大历元
4、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整体感知】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青冢( ) 省识( ) 环珮( ) 千载( )探究学案【合作探究】1、这首诗中王昭君的形象是怎样的?诗歌塑造了一位美丽(画图省识春风面)、孤独(独留青冢向黄昏)、思乡(环珮空归月夜魂)和幽怨(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女子形象。2、“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赏析“赴”字之妙。 •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
5、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3、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对比,“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画图省识春风面”用典,对昭君悲剧的根源做了明确揭示,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4、“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
6、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的强烈。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当堂讨论]《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诗人与王昭君遭遇相似1、昭君入宫被妒;杜甫入朝被妒;2、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杜
7、甫“漂泊而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3、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杜甫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都城)”;昭君敢于“怨恨”;杜甫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写自己的怨恨和悲愤。手法:借古伤今,怀人伤己悲昭君以自悲也[课外延伸]·咏史诗按照思想感情可分以下三类: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