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辽宁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含解析)

2014年(辽宁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含解析)

ID:48342397

大小:78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26

2014年(辽宁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含解析)_第1页
2014年(辽宁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含解析)_第2页
2014年(辽宁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含解析)_第3页
2014年(辽宁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含解析)_第4页
2014年(辽宁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辽宁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全集,则集合【】A、B、C、D、2、设复数z满足,则【】A、B、C、D、3.已知,,则【】A、B、C、D、4.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5.设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P:若,,则;命题q:若,则,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B、C、D、6.若将一个质点随机投入如图所示的长方形ABCD中,其中AB=2,BC=1,则质点落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内的概率是【】A、B、C、

2、D、7.某几何体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8.已知点在抛物线C:的准线上,记C的焦点为F,则直线AF的斜率为【】A、B、C、D、【答案】C【解析】9.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若数列为递减数列,则【】A、B、C、D、10.已知为偶函数,当时,,则不等式的解集为【】A、B、C、D、11.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A、在区间上单调递减B、在区间上单调递增C、在区间上单调递减D、在区间上单调递增12.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B、C、D、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

3、在答题纸上】13.执行右侧的程序框图,若输入,则输出.14.已知x,y满足条件,则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15.已知椭圆C:,点M与C的焦点不重合,若M关于C的焦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B,线段MN的中点在C上,则.16.对于,当非零实数a,b满足,且使最大时,的最小值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中,内角A,B,C的对边a,b,c,且,已知,,,求:【Ⅰ】a和c的值;【Ⅱ】的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大学餐饮中心为了了解新生的饮食习惯,在全校一年级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4、所示:【Ⅰ】根据表中数据,问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南方学生和北方学生在选用甜品的饮食习惯方面有差异”;【Ⅱ】已知在被调查的北方学生中有5名数学系的学生,其中2名喜欢甜品,现在从这5名学生中随机抽取3人,求至多有1人喜欢甜品的概率.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和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E、F、G分别为AC、DC、AD的中点.【Ⅰ】求证:平面BCG;【Ⅱ】求三棱锥D-BCG的体积.附:椎体的体积公式,其中S为底面面积,h为高.20.【本小题满分12分】圆的切线与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围成一个三角形,当该三角形面积最小时,切点为P【如图】.【Ⅰ】求点P的坐标;【Ⅱ

5、】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C过点P,且与直线交于A,B两点,若的面积为2,求C的标准方程.【考点定位】1、直线方程;2、椭圆的标准方程;3、弦长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证明:【Ⅰ】存在唯一,使;【Ⅱ】存在唯一,使,且对【1】中的.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EP交圆于E、C两点,PD切圆于D,G为CE上一点且,连接DG并延长交圆于点A,作弦AB垂直EP,垂足为F.【Ⅰ

6、】求证:AB为圆的直径;【Ⅱ】若AC=BD,求证:AB=ED.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将圆上每一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得曲线C.【Ⅰ】写出C的参数方程;【Ⅱ】设直线与C的交点为,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坐标建立极坐标系,求过线段的中点且与垂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设函数,,记的解集为M,的解集为N.【Ⅰ】求M;【Ⅱ】当时,证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