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7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Ju.l2010第11卷第3期JournalofTianjinNormalUniversity(ElementaryEducationEdition)Vo.l11No.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杨玉东(天津市河西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天津300202)摘要: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类知识获得的心理过程及其在头脑中的表征、保持与激活等特点都有显著的差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促进陈述性知识习得的策略;促进陈述性知识保持
2、的策略;促进陈述性知识有效提取的策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明晰程序性知识应用的条件;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从程序性知识到陈述性知识的转化等。关键词: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228(2010)03-0018-04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对个体学习的信息加工从测量学的观点看,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陈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而程序性知识只能通过序性知识两大类。本文试图
3、探讨的是在教学中,陈观察学生的行为间接进行测量。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问题。从激活和提取的速度上看,陈述性知识的激活速度比较慢;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快。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差异从学习和遗忘的速度来看,陈述性知识只要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回忆印刻在头脑中,所以学习的速度快,如果没有采知识的能力,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取深加工策略,遗忘也快。而程序性知识要求人按依照程序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行动能力。一定规则和步骤进行反复操作,因而学习的速度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的
4、学习可以慢,但由于操作过程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并伴随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一定的深加工,所以遗忘的速度也慢。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二、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新的意义的建构;第二阶段,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根据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进而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第三阶段,意义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陈述性知识的教提取和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也可分为三个阶学策略:段:第一阶段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相同;第二阶段(一)促进
5、陈述性知识习得的策略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促进注意的策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灵活向程序性形式转化,即规则开始向活动或行为的技应用变化的刺激特征和情绪性刺激特征来唤起和能转化;第三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也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到相对自动化。验,或者是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收稿日期:2010-03-11作者简介:杨玉东,天津市河西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特级教师。18直接兴趣而引起无意注意。棵树根植在自己知识的土壤中。促进预期的策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
6、二)促进陈述性知识保持的策略过告知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预期欲望来唤起和维复述策略。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持学生的注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其学习活动更行多次反复学习与再现的过程。如:学生为了记住多地受间接兴趣的支配,教师应更多地采用说明所某些材料,一遍遍反复多次地念、背、写等。促进陈学知识、技能的应用价值的策略来维持学生的有意述性知识保持的复述策略有两种:拷贝复述和重点注意。复述。前者指原封不动地保持原材料。如国家、城表象呈现的策略。表象呈现策略就是将言语市、矿产、河流等名词就主要靠拷贝复述进行记忆。形式的知识转
7、化成视觉形式或图画形式的知识。重点复述主要运用在规律或原理的学习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对言语知识的认知兴趣和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指对学习材料作精细记忆的强度远远不如对视觉形式或图画形式所产的加工活动,即对记忆的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生的效果。在教学中,要加强知识图表化、知识图到提高记忆效果的学习方法。如补充材料细节、举像化、空间分布地图化的表象性转化策略。现代教出实例、做出推论等。做好笔记也是一种较好的精学手段的发展,为言语形式的知识转化为视觉形式加工策略。它包括摘抄、评注、加标题、写节段概括的知识提供了广
8、阔的空间。过去许多无法用语言语和结构提纲等活动。研究表明,学生借助做笔记描述准确和解释清楚的知识能在多种媒体的协助不仅可以控制与优化自己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发下,轻而易举地在瞬间展示出来。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做笔记知识联结的策略。新的陈述性知识是否能获的良好习惯,讲课时注意语速不宜过快,要有抑扬得意义,有赖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