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性知识程序性施教.doc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施教.doc

ID:61548120

大小:4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2-27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施教.doc_第1页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施教.doc_第2页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施教.doc_第3页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施教.doc_第4页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施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施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施教—对《解比例》教学的思考吴永平《解比例》这部分内容的教材编排如左图:这样编排的目的是期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既学会“解比例”的方法,又体验到解比例的价值。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式“χ∶320=1∶10”等号左、右两边的意义,又要引导学生理清解比例的算理、算法。从我班孩子的“学习起点”看,一些孩子看看书就能“依葫芦画瓢”,但另一些孩子可能就存在困难了。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分析,本着“少”的原则(一节课的目标、容量不宜过大,这样就可以集中力量突破一、两点,每节课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体验)和尽可能“面向全体”的原则,我把本节内容的教学任务划分为两

2、课时,并将教材的结构调整如下:调整前,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既要理解比例式“χ∶320=1∶10”等号左右两边的意义,又要理解解“a∶b=c∶d”和“=”两种比例式的算理、算法,任务较重。调整后,我个人觉得每课时所要完成的任务清晰、突出(第一课时,集中火力解决解比例的问题。第二课时集中力量让学生体验解比例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虽然都投入两节课的时间,但调整后的效益更高。下面将第一课时教学情况作一介绍:一、放手尝试1、用4、2.5、5、8组成一个比例2、师:用4、2.5、5、8组一个比例,对我们,那可太容易了!现在我准备提高难度,你还敢接招吗?生:小ks!师:好,现

3、在只给你3个数(随手写下3、6、24),你能给它们配一个数组成比例吗?二、精心收集3、学生各自展开自主尝试,老师来回巡视、收集学生生成的信息,并板书在黑板上。学生配出的数有:12、48、三、引导感悟4、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解比例的算法和算理。生1:我是“凑”出来的,3×24÷6=12(蕴含解比例的思想)生2:我是设未知χ数,解比例算出来的:3∶6=24∶χ3χ=6×24χ=48(当他说到“我是设未知χ数,解比例算出来的”时,我及时请他上黑板来讲“怎么设?、怎么算?”)学生讲完后,我问:大家听明白了吗?(大多数学生表示没问题)根据经验,我知道没问题

4、,并不是真的没问题,而是小不点们疏于去发现、去追问。于是,我说:“没问题,说明你对生2的发言听得很认真,自己动脑筋想了的!你们没问题,我可有,你看—他列出的比例式是3∶6=24∶χ,怎么到第二个等号就成了3χ=6×24呢?”(大多数学生一愣,很快,有人举起了手嚷道“我知道!我知道!”)生3:因为,“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所以,3∶6=24∶χ就变成了3χ=6×24!师:谁听懂了他的话?生4:“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所以,3∶6=24∶χ就变成了3χ=6×24!师:怎么检验我们用这个办法搭配出的“48”就是正确的呢?生5:看两内项的积是不是

5、等于两外项。生6:算一算两个比的比值是不是一样。四、应用反馈师:“χ”是不是只能摆在这个位置呢?生7:还可以是χ∶3=6∶24、3∶6=χ∶24。师:好!请你用生2的算法算算看,当χ摆在这两个位置时,我们搭配出的数是多少?学生独立尝试解比例χ∶3=6∶24、3∶6=χ∶24,我下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思考:小孩子是好表现的!对这部分教材,一些孩子看书就能“依葫芦画瓢”,这部分孩子,急着向人展示他的“会”才是天大的大事,至于那些个“理”,他们是不会听的!孩子的认知是有差异的,顺着这部分孩子,势必会影响另一些孩子。照顾着另一些孩子,又会影响到“依葫芦画瓢”者的学习兴奋度。

6、怎样让“不同学习起点”的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教学中,我提出“只给你3个数(随手写下3、6、24),你能给它们配一个数组成比例吗?”,将解比例的教学经过“易容”,巧妙地隐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原本可以模仿问题以新的、咋看上去无法模仿的面貌呈现出来。面对不可模仿的问题情景,“依葫芦画瓢”者失去了“葫芦”,没了画瓢的参照物,只得另起炉灶,重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使所有的孩子都必须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实现了教学活动化预设。心理学上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知识(如,符号性知识:d表示圆的直径;事实性知识:1kg=

7、1000g)。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做”和“做的方法与策略”问题的知识(圆的面积怎么计算?)知识的陈述性再现:仅仅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传输的是结论;知识的程序性再现:不仅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更回答“问什么”的问题。什么是解比例?教材的描述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是以陈述性的方式来再现知识的。对这一大段绕口令,在教学中,让学生读一、两次,也能解决“什么是解比例”的问题。但这样做,总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缺什么呢?我个人觉得,缺少的是学生对“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