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518955
大小:6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1-10
《山西文化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浊漳河 浊漳河是上党境内的最大河流,河分三源:浊漳南源出于长子县发鸠山;浊漳西源出于沁县漳源村;浊漳北源出于榆社县柳树沟。南源和西源先在襄垣县甘村交汇,又东至襄垣县合河口与北源交汇,始称浊漳河。浊漳河又东南经黎城、潞城、平顺,在平顺县东北部的下马塔出山西省境。在先秦时期,浊漳河被称为“潞”,汉以后才有“潞水”、“潞川”、“浊漳”等别称。路,古训为“大”,那么,潞当是以其水势大而得名,《说文》云:“潞,冀州浸也。”山西省历史上的政区地名潞县、潞城县、潞子县、潞州、潞安府等皆本于此。浊漳河的歌者 ——为韩志清的《浊漳之歌》而写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榆社县,
2、距离太原并不远,但山大沟深,交通不畅。幼时,父亲接母亲及我和姐姐们离开大山时,是骑着马,用了几天的时间才走出山的末梢,来到平原,进入城市。父亲在世时,写过一首诗,憧憬有一天,我的家乡通上了火车,山上的小径被开辟成大道,可是,父母亲都没有等到那一天,说走就走了。等他们双双作古后,我们捧着他们的骨灰,虔诚地进到了大山,把他们送入亲亲的土地。我们是从国道上驱车回去的,山道弯弯,坡大崖峭,心被吊到嗓子眼里了。然而,现在回家,有高速公路直通榆社城。开着自己的车,一个小时就到,好像榆社成了太原远郊。 榆社发展了,歌颂她的人多了起来。榆社有了诗词学会,并且将要建设诗词大
3、县。榆社的文化建设与城乡建设齐头并进,诗词学会扛起了大旗。我所熟悉的孙国祥大哥担任了会长,而副会长就是韩志清韩大哥。在与韩大哥见面前,他写给我一首诗《寻访乡人刘小云》:骚坛几度芳名颂,大作铭心未见君。为我文峰增紫气,踏遍龙城访乡音。 他是用手机发的短信,当时我正在杭州西湖之畔。瞬间,乡音响在耳侧,眼前的景致已不再是清粼粼的西湖,而是家乡静静流淌的浊漳河。最初知道漳河水,是在学习文学史时,学到诗人阮章竟写的长诗《漳河水》,了解到漳河水分清漳河和浊漳河。我的家乡是浊漳河的发源地,因此浊漳河与城中文峰塔一样,可以视为榆社的标志。 没等到韩大哥到龙城来访我这个
4、乡音,我便拾了一个机会来到文峰塔下。是夜,孙大哥、韩大哥和年轻的诗人王晋鸿来我的房间里小聚。诗人们之间谈论的除了诗还是诗,谈山西诗坛的现状,谈榆社诗坛的前景,当然,也谈他们的新作。于是,韩大哥递给我一本他自己打印并装订成册的诗集《浊漳之歌》。 《浊漳之歌》共收集韩大哥近年来创作的近体诗词曲165首。分为浊漳魂、浊漳歌、浊漳颂、浊漳情、浊漳吟、艺苑拾零及鸿雁传情7个部分。其实,说到底,无论哪个部分,都是浊漳情,无情怎能有诗言其志抒其怀?我读过许多人的诗集,尚未见到过纯粹的歌咏一个小小的县域的。榆社的确太小了,小到“万叠峰岚斗大城”,有那么多的景致、那么多的历
5、史、那么多的人文去寄情吗?而韩大哥的诗里分明融着透明如水、清澈如秋的榆社情怀,直叫我这个骨子里的榆社人爱不释手,用心揉搓着每一首诗,企图从中获得一点一滴的“榆社信息”。 如何从韩大哥的诗集里寻找其不同于他人之处,或者说对我印象最深之处?用简短的话说,一是榆社情结无处不在;二是钟情于诗词创作矢志不渝;三是诗风纯正无俗言拖句。一 浊漳魂和浊漳歌,是感怀榆社人文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历史,就有文化,也就有文化的底蕴,何况榆社“枌榆绵远韵幽深”。其实,榆社是上古炎帝神农氏第八代传人榆罔祭祀之里社,故名榆社,“箕韵悠长”矣!读韩大哥的诗,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看到了一部诗
6、化了的县志,一般是上有诗歌下有注释,诗文并茂地将诗歌之内容介绍给读者,可读性当然比格式正规的县志强许多。《箕子赞》、《廉颇颂》、《王墓沟里觅韩王》等诗篇追述到久远的历史,并由远而近,写了一系列的人物,这些人物是榆社历史上有记载的,也是韩大哥崇敬的,以抗日战争中的革命志士居多,比如第一个在榆社建立县级党组织的任悟僧前辈,身经百战、屡建战功、英勇牺牲的马定夫烈士等,其中也写到了我的父亲《“诗人县长”刘秀峰》:“戎马激情笔作枪,躬耕几案挥毫忙。文韬武略功千古,‘诗人县长’誉太行。”诗写得挺有味道,但因没经历过战争,为想象勾勒之作,距离实际稍有偏差,比如,那时父亲担任
7、抗日县长,他根本就是一个在敌人鼻子底下随时转战的“包包县长”,既没有“衙门”,也就无从谈起“躬耕几案”,那些诗或者是在山头上所吟,或者是在青纱帐里所写,或者是在胜仗之后即兴,大都为战事鼓动,也有的编入小学生临时教材。但是短短一首绝句,还是写出了父亲的文韬武略,应该谢谢韩大哥。 榆社的新旧八景,我这个榆社人从没有机会观光,但早有耳闻。特别是近年来开发的集旅游、观光、垂钓、戏水、狩猎、度假为一体的云簇湖,更是令榆社人骄傲。韩大哥去云簇湖的机会极多,但他偏在陪同山西诗词学会的诸位领导游览云簇湖时才吟出了他对这湖光山色的感慨。何为?那是他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能与
8、山西诗界的大家共同面对同一景致吟诗填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