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复习知识 小结

《中国哲学史》复习知识 小结

ID:47428253

大小:87.5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1-10

《中国哲学史》复习知识 小结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复习知识 小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知识小结思考题: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1、先秦哲学是中哲的形成时期。2、秦汉,儒家官方哲学地位确立。3、魏晋南北朝(玄学)官方哲学反思及多元思想酝酿时期。4、隋唐,佛教兴盛及儒家思想反思。5、宋明理学:新儒学。6、明清,对传统儒学批判及改造。7、近代:对传统哲学批判及反思时期。关于周易的知识点:(1)周易中所体现的天人相与的观念1.《周易》古经以其作品及占验决疑方式承载和反映着西周在“国之大事”亦人君之事问题上的天人相与思想。而其中天人相与思想的体现主要在:【1】天主宰人【2】天以人德为条件来主宰人。【3】天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而人德则是具体的条件

2、和人的德行的考量关键。【4】从本质上来讲这只是假借上天之口,言德之实。【5】自此可以看出,在当时神学形式下的人德愈发彰显。2.天“与”的条件乃是“人德”,以及道德的表彰方式。,对人君的道德要求所体现出的道德思想。3.春秋人在易筮决疑中逐渐否定着它原有的神秘形式,其神天成分日形渐远,其道德原则虽被凸显了出来。此现象通过卦辞和爻辞中的变化,以及占辞句式中条件句的特征以及内容中,其形式上更加的采用判断用辞,更多采用君子大人为善,小人为否等人格定位于判断形式的对应。同时在当时天人思潮的背景之下,通过描写天象来预示人的吉凶,从而得出道德规范上的启迪。【ps】春秋易

3、筮反映的天人观念的变化示例:卦占吉凶→卦占取义(象)言吉凶→不占而赖卦辞说理言吉凶→到孔子时期出现不卦占取象说德理(不言吉凶)这样的发展变化逐渐的抛弃象,直接言道德原则。(2)思想现状、问题、要求及历史条件分析。1、天人思想情节:人文道德彰显/其说理依据的统一归结2、问题或者彰显的要求:待总结整合/去神/非神之统一归结3、历史条件:远天或者神学否定思潮,思想交流的社会条件,归结所需自然之理即阴阳思想。小结:1,《周易》古经以其作品及占验决疑方式承载和反映着西周以人德为核心的天人相与思想2,《周易》古经中承载和传达着相对丰富的人君道德思想3,春秋人在易筮决

4、疑中逐渐否定着它原有的神秘形式,其神天成分日形渐远,其道德原则遂被凸显了出来思考题:1、《周易》古经有怎样的内容结构2、如何看待和理解《周易》的道德内容及其主张方式孔子思想:孔子仁学:儒家哲学宗旨之确立一、正名思想关于“正名”。名,自命也——《说文》。名与秩序,与正义都是密不可分的。在孔子看来,在当时礼乐崩坏的时代,天下无道。必须要恢复周礼,进行正名。1.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2.礼的内容: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3.克己复礼的修养方式

5、/途经:孔子在《为政》中这样说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4.克己复礼以为仁,提出仁的修养标准。二、仁学体系其核心范畴在于仁学【1】关于仁:(1)仁义亲,“仁”义“亲”,春秋以前即是重要的概念。指亲而近人之才能、美德。(2)“仁”的美德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有的和睦、爱等美德。(3)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在总结及发微早期思想而来,把它提高到伦理哲学的最高点,从而形成为一种系统的学说体系。【2】关于孔子说仁。仁字是孔子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他有很多关于关于仁的说法,大致归结如下:第一,爱人。第二,为复礼,第三,言德政。【3】

6、在仁学体系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内容:仁体现为达到礼的规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自我道德准则。首先,“仁”的内涵是指有关社会关系上的亲睦关系。核心词为“爱”、“亲”其次,以“亲亲”为基础的“礼”即是这种关系的具体体现。再次,在基本性质上,它是有关自我修养以服从社会规范的方法原则。(第一:自我克制。第二:自我克制是自觉的行为。即由己不由人。第三:服从社会规范,或“复礼”)【4】小结:一,“仁”指有关社会关系上的亲睦关系,以“亲亲”为基础的“礼”即是这种关系的具体体现二,“仁”的基本性质是以服从社会规范为目的的有关自我修养的方法原则。强调自我克制、主张修养的自觉性,以

7、“礼”为标准。三,“仁”或“礼”的准则体现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它是一种全面的有关个人人格的要求。三、孔子与墨子仁爱思想之别孔子身后不久,墨子针对儒家仁爱思想进行了种种非难,并提出了有关仁爱的主张“兼爱”【1】墨子重“利”及其“兼爱”思想共: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1,“兼以易别”:a,泛爱,b,无差别(礼制规范)基础上的爱。兼:同也;易,更也;别:差等也。兼爱即仁义【2】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的基本区别1、出发点之别,2、仁爱的范畴属性之别3、仁爱(方法实践)有条件与否之别4、仁爱的

8、对象分别与否之别四、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庸含义:(“中和”理念基础上的)“不偏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