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知识总结

中国哲学史知识总结

ID:39560908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6

中国哲学史知识总结_第1页
中国哲学史知识总结_第2页
中国哲学史知识总结_第3页
中国哲学史知识总结_第4页
中国哲学史知识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知识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史知识总结1.一心三观:一心能观空、假、中三谛。这是天台宗根据“三是偈”思想发挥出来的。空观,即观诸法皆空之理;假观,即观诸法皆假之理;中观,观中谛之理。此三者圆融不分,举一即散,虽三常一,是谓一心三观。2.一念三千:天台宗之佛学思想。一念即一念心,三千即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谓。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之中,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一念三千”。3.三谛圆融:天台宗之佛学思想。三谛指空(佛)、假(法相)、中(中道)三谛。三谛圆融也就是“即空即假即中”,三谛并列互不妨碍,能所交融,互不分割。有两层含义:一、认识论含义,着重谈主体的认

2、识活动也就是般若智慧。中谛是认识,空(真)谛和假(俗)谛为本体之类的东西,中谛是将假谛转化为空谛的中间环节。二、本体论含义,直接描述世界的真实相状,也就是“诸法实相”。4.四法界:华严宗关于世界的看法。四法界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法界有两个意思:一、指事物而言,界为分义,即差别义;二、指理而言,界为性义。事法界是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理法界是精神实体;理事无碍法界命题讨论的是本体与现象两个世界关系的问题;事事无碍法界是关于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的关系问题。华严宗认为,四法界不仅体现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关系,也是人们了解世界的四种精神境界。

3、5.顿悟成佛:佛教禅宗慧能的观点。依其看来,不依靠感性经验,也不依靠理性思维,只依靠自己天生的本性的“灵知”,刹那间领悟到心本来就是空的,当下便达到“佛”的境地,这就叫“顿悟成佛”。“自性真空”即是佛的境地。6.道统说:韩愈提出反对佛道两教的思想武器,实际上是建立儒家的传承系统。其内容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不同于佛、道,表达了积极的入世原则,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而称韩愈称儒家道德是“天下之公言也”,对宋儒影响很大。7.八识说:唯识宗为了论证“唯识无境”,对意识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把意识分为三大类八种识,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思量识为第七种

4、识,藏识为第八种识又称根本识,最为重要。八种识兴起时,各有自己的“见分”和“相分”,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但最后依赖于藏识。它表明认识无非是意识认识自己,一切感觉观念都是主观自生的东西。8.理一分殊:朱熹提出的重要哲学命题。讲述太极和万物的关系,太极包含万物之理,万物分别完整地体现整个太极。从性理关系而言,是指宇宙万物的本体只是一个太极,而每个事物中也都包含着与本体的太极相同的太极作为自己的本体;从物理的意义上说,事物的具体规律性质各有差别,人的实践必须依从不同对象固有的特定之理。万物一理,指的是万物的具体规律都是统一普遍原理的表现,具有统一性。9.薪火之

5、喻:何承天在《答宗居士说》中提到,说火要依赖于木柴,木柴烧得差不多了火就开始微弱了,火柴烧完了火就灭了,即精神有多神妙,离开了形体也不能单独存在。它虽然说明了神灭的理论,但有很大的缺陷,一方面把神与形看做是同样的物质性的气,只有精粗之分,这就不是把神看做只是形的一种特殊性质,作用。因此也就不能从理论上根本说明必须依赖于形,形亡神亡的道理。另一方面,一块薪烧完了另一块薪可以接着烧,火可以从一块薪传到另一块薪上,但神与形的关系上,神不能由一个形体传到另一个形体上,这种比喻不恰当,佛教徒反用它来论证“神不灭”论。10.复性说:李翱依据《中庸》理论,同时吸收佛教

6、的某些心性思想提出的学说,用来加强儒学的正统地位,抗衡佛教的信仰威胁。他建立了一套“圣人”的理论体系,提出“性情学说”,人有性和情两方面,性善情邪。复性即由动而惑的恶的性复归道静而善的本性,即“本觉”,又成为“本静”-9-的手段和保证,即回归先天本性。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的性不受情欲的沾染,摆脱情欲的束缚。其人性论是受佛教人性论的影响,把佛教的禁欲主义引入儒家的人性论,与佛教划不清界限。11.民胞物与:张载的泛爱思想,他从气一元论的自然观出发,认为天地好比是父母,一切人、物都是天地所生,一切人都是同胞兄弟,一切物都是同伴,应该爱一切人和物,这就叫“民

7、胞物与”。这种“爱”并不是要求取消封建等级制度,,不是提倡“平等”,而是以封建宗法关系为基础“仁爱”,是一种阶级调和论。13.一物两体:在宇宙观上,张载提出“一物两体”的辩证观点。一物两体,气也。一顾神,两顾化,此天之所以参也。这是说,作为世界物质实体的气是一个统一体(一物),它又包含两部分(两体),这两部分相互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一个实体中;因其是对立面的统一体,故神妙不测;因统一体中包含对立面,故变化无穷。对立的相互作用就是运动变化的根源。对立面合成统一体叫“参”。14.鹅湖之会:朱熹陆九渊等人在信州鹅湖集会,政论争论焦点是朱陆,实质上是儒学

8、内部客观唯心与主观唯心的争论。主要内容:1、心即理与性即理,一是把理抬到天上,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