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22y中国哲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22y中国哲学史复习重点

ID:43134152

大小:233.87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9-28

《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22y中国哲学史复习重点_第1页
《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22y中国哲学史复习重点_第2页
《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22y中国哲学史复习重点_第3页
《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22y中国哲学史复习重点_第4页
《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22y中国哲学史复习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22y中国哲学史复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史绪论r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中的地位丫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一、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中的地位r—亚洲经济的腾飞西方科技文明的反思•亚洲经济的腾飞①日本,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使管理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导致企业文化的产生,引起人们对儒家文化关注。亚洲经济的腾飞•19001930泰罗制・1930I960行为科学(管理心理学)•19601980决策理论(三论)•1980企业文化(日本的崛起)涩泽荣一当涩则荣一从政府部门转向经营企业时,认为企业很新颖并且有挑战性,试图引入儒家理论使之驯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发展起来的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按他的设想建立的。涩泽荣一等人提倡“论语加算盘%即经济道德合一说。涩泽荣一开设了《论语》讲习所,本人亲自讲授《论语讲义》,出版的书达千页。著《论语加算盘》,倡导“论语主义”,“经济道德合一说。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指出:“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孔子的教训给他们的激励,影响至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②社会原因。当今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关注还不仅是由于“四小龙”的经济起飞,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宏观生态环境危机;微观人身心和谐的破坏2011-2-1

3、8《参考消息》:“全球资本主义深陷五大危机”(1)人与自然关系严重恶化自然资源(物种、森林、水……)矿物资源生态环境(2)、人身心严重失衡和自然的疏离;和社会的疏离;和上帝的疏离。二、中国古代哲学特点•中国古代哲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自然观,亦称天道观-认识论,亦可称方法论-伦理学,亦可称道德论四个基本特点:1、本体论、认识论与道德论的统一;2、整体与过程的观点3、现实生活与道德理想统一;4、经学与哲学相结合。1、本体论、认识论与道德论的统一_r认为宇宙最高本体即是道德的最高原则或基本根源十强调求知

4、方法与修养方法的一致(1)宇宙最高本体即是道德的最高原则孔子:——“天”“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老子:——“道”人生理想是“法道”、“从道”。“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道德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曾子《大学》•中国先贤能够当动则动,当静则静,法乎于自然,浑然而无所知觉。而人的一切苦恼,就在于不懂得什么时候该动、该静。该动不动,失去机会,当静不静,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便碰得头破血流。“道之大原出乎天。”董仲舒

5、宋明理学:理——仁、义、礼、智。(2)求知方法与修养方法的一致中:“闻道”闻人生之道,目的在改进人的行为;S:求真认识自然,目的在改造和征服自然,满足人物欲。如何“闻道”?“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荀子“穷神知化,乃养盛所致,非思勉之能强。故崇德而外,君子未或致知也。”——张载“人道莫如敬,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程颐2、整体和过程的观点(1)整体的观点西:重别屮:重合(2)世界是一个过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老子论道“周行

6、而不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中国人的时间、过程观念不同于近之西人过程、时间。前者是人生体验中的时间、过程,和人生连在一起。中国人算时间,抽一袋烟功夫、日出日落。后者空间、时间是科学基础上的,和物质连在一起,是物存在的形式。单位是分、秒。3、现实生活与道德理想统一孔子贵“仁”“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陆阶。”《论语》曾国藩:“孝悌”二字:“做一分就是一分学问,做十分就有十分学问。”“书、蔬

7、、鱼、猪、早、扫、考、宝。”——曾国藩4、经学与哲学相结合经学即指训解或阐释儒家经典之学。儒家经典有五经,六经等。所谓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始称于汉武帝。所谓六经即是于五经之外,另加《乐经》。第一章孔子哲学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即中国哲学中崇奉孔子的重要学派。之所以称为儒家就在于孔子在不做官期间,从事过“儒”的职业,即在富贵人家办婚丧嫁娶祭祀时,帮助安排礼节仪式的人。重要人物:先秦:孟子、荀子汉代:董仲舒魏晋:王弼、何晏唐代:韩愈宋明:程颍、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

8、仁等孔子:孔丘字仲尼(前551•前479)孔了自然观天道观天命论鬼神观1、天道观“吾谁欺,欺天乎?”——《子罕第九》“知我者,其天乎?”——《宪问十四》“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俏第三》“天生德于予,……”——《述而第七》“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天道观A.孔子的“天”是做人的准则,与做人很有关系。B.对待孔子自然观不能简单化。2、天命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