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25572
大小:49.87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7-12-03
《浅谈武都高山戏的特色运营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2017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系别:工商管理系专业:文化产业管理班级:2013级文化产业管理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武都高山戏的特色运营选题内容及理由:(200字左右)武都高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将高山戏置于音乐的历史文化中,阐述了它的艺术特色,对其基本构成、音乐特征、演出程式及服饰装扮进行了描述与解释,分析了高山戏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对传承与保护高山戏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旨在能够使陇南高山戏的发展更加成熟与完善,高山戏是陇南市武都区的地方剧种,历史悠久,传承久远,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揭示高山戏独特的
2、艺术特色,希望能让高山戏这一民间艺术更多的被大众所熟知。指导教师意见:该同学经过认真准备,掌握并阅读了论文写作必备的文献资料,对拟要写作的问题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写作方案设计合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具体,符合专业培养要求,预期研究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意见:经审核,同意选题。组长签字:年月日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 题 报 告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武都高山戏的特色运营系别:工商管理系专业(方向):文化产业管理_年级、班:2013级文化产业管理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6年12
3、月15日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选题的目的:研究武都高山戏的发展现状,分析武都高山戏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寻找出好的对策,为高山戏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2、选题的意义:希望通过自己对高山戏的介绍与说明,让大家都能更深、更广的了解和知道高山戏。同时,对于家乡高山戏这一文化的发展和影响力有所提升。也可以让关注这一文化的学者有可供参考的资料,同时把高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学术整理,让这一特色文化进行学习和说明。(二)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尹利宝称,高山戏从戏剧层面体现了自古以来我省劳动
4、人民的价值观,是历史的见证,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高山戏发展到了今天已经走向成熟,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唱腔体系和表演程式,不仅能演历史剧,而且能演现代戏,不仅能演折子戏,而且能演大本戏。高山戏的深入研究将会给我省民俗文化和戏剧文化的研究增添新的内容,挖掘、抢救、保护高山戏势在必行。省艺研所副所长周琪对记者说,高山戏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对高山戏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地方戏曲剧种的保护层面,而应该是提高到对高山戏文化保护层面的高度;因为高山戏是现存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中文化艺术研究价值较高,内涵更加丰富的古老剧种,集宗教祭祀,民间社
5、火,乡土民俗,演剧文化等诸多元素为一体;单一从戏曲形态研究是远远不足的。二是高山戏因其口传心授式的传承形态导致决大多数剧目失传;历史上高山戏剧目没有正式文本流传,只是在老艺人讲述简单的故事大纲,然后配以相应的曲调演唱表演;对根据历史小说和当地民间传说编演的大型剧目《白玉霜》《麻女顶亲》《马成宪讨妻》、《绣楼记》、《三女不孝》等大型剧目的抢救性整理尤为不足。三是对高山戏传承人研究不足;特別是最有尹氏家族式传承缺乏科学研究,如清末民初的尹怪人、尹万福、尹进忠,民国时期的尹云海、尹云洲等的研究都存在较多空白点。(三)发展趋势1、兰渝铁路及西部的发展,势必会带动地
6、方文化的发展。2、增强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高山戏的宣传度可增强对于陇南武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带动地区的经济水平。对于对这一艺术特色进行继承和发展,切实的做到继承传统文化,发展当代经济,增强地区的文化竞争力。3、对高山戏进行创新和发展。地方剧种的发展与传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而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因此培养年轻人对高山戏的兴趣爱好至关重要,文化部门应该把高山戏文化延伸到当地中小学课堂中去,从小培养他们对家乡戏曲艺术文化的热爱之情,让家乡民族文化文化风情得到传承与保护。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主要研究
7、内容一、高山戏的相关概述(一)概念(二)特点1、戏剧性2、装饰性3、曲式性(三)高山戏的基本内容二、武都高山戏的发展现状(一)传统技艺和口头传统和表达本身的困境(二)艺术家在传播传统艺术上力不从心(三)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尤其是电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威胁(四)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形(五)武都高山戏发展的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2、劣势(Weakness)3、机遇(Opportunity)4、威胁(Threat)三、对于高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对策(一)建立“非遗”保护机制(二)市场方面1、与高校共享资源,实现文化到校2、以网络传媒拓宽知
8、名度3、增强与新媒体的融合(三)高山戏特色文化的开发经营模式1、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