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37550
大小: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8
《陇南高山戏音乐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陇南高山戏音乐探析陇南高山戏音乐探析[摘要]甘肃不仅是秦腔艺术的发源地之一,还拥有在陇东道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陇剧、临夏民歌“花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花儿剧,更有在陇南高山地带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山戏。陇南高山地带有一种民歌,当地群众叫“哟哺嗨”。大约从明朝末年开始,人们用它来演唱故事,这便是高山戏的起源,当地人称其为“唱秧歌”或“演故事”。在其后400多年的发展演变中,高山戏以其悠扬的唱腔、轻快的节奏、诙谐的念白,兼有为唱腔伴奏的器乐音乐,并与祭祀性质的舞蹈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程式。近年来,高山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活跃于民间文化活动中,逐渐登上了
2、甘肃戏曲艺术舞台。[关键词]高山戏;戏曲艺术;民俗活动[中图分类号1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4-0030-03一、高山戏的历史溯源高山戏是我国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甘肃陇南武都山区,演出场地以民间打麦场、农家园、庙会戏台、社火戏台为主。早期的内容以宋朝人物故事、乡村人景为主,乡村生活气息浓郁。形式为村民自编自演,乐器以二胡、打击铜锣、拨儿、牛皮鼓、较为主,兼有锁呐、三弦、琵琶等。高山戏属于民间小杂剧,是民族乡土文化艺术的一个独特种类,发源地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镇。1959年以前,鱼龙、隆兴、龙凤等地人叫它“演故事”、“走过
3、场”、“唱过板”等。1959年10月,定名为“高山戏”o1965年见报后被陆续载入《辞海•艺术分册》、《中国戏曲文化》、《中国戏曲曲艺辞典》等书籍中。高山戏主要流传于陇南市武都区的鱼龙、隆兴等乡镇。鱼龙位于距武都县城东北部40公里的米仓山向北10公里处,东临康县平洛镇、望关乡,南与佛崖、甘泉乡相接,西连安华镇,北与隆兴、龙坝乡接壤,海拔近2000米,33个行政村,2万余人,是一个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的山区小镇。鱼龙之名来源于鱼龙“窄狭子”,窄狭子地处鱼龙王沟、廿沟、杨坝三村交汇处,此处群山连绵、地势险要,最陡悄的两山谷底有一南通康县平洛的狭窄栈道,人称“窄狭子”o窄
4、狭了是鱼龙通向外界的一条奇险岔路,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据传,明初大将李文忠因见此处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便在窄狭子出口之地安营扎寨。李文忠在鱼龙平息匪乱、奖励农耕,深得人心,在他走后,鱼龙百姓因感其恩威修建起规模宏大的寺庙与古戏楼,尊李文忠为“福神”O将其塑像供奉其上,约定在农历四月十八即李文忠生H之吋,通过祭祀、唱戏的方式以表纪念。《辞海•艺术分册》中介绍「高山戏,戏曲剧种,流传于甘肃武都高山地区,起源于陇南山歌。”《屮国戏曲志・廿肃卷陇南分卷》、《武都县志》等书记载「武都高山剧的起源是从民间'耍灯'(过春节时的“社火”)开始的《陇南史话》、《武都史话》
5、等书记载:“高山戏约形成于元末明初。”在采访高山戏第五代传承人尹利宝先生吋,笔者被告知上述说辞因未加推敲与考证而有颇多疏漏,《辞海》中对高山戏的解释有误,目前较权威的可考可参阅的资料是《中国戏曲志•廿肃卷陇南分卷》。其中记载:“综合诸多考证,鱼龙寺与古戏楼均建于明代初期,鱼龙寺坐北向南,庙门前有栋古戏楼,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庙会,有戏唱戏,没戏念经,以纪念当地人们心中的龙王爷李文中”/Q?o民间流传,高山戏的起源为武都区鱼龙镇的祀公舞、“大身了”舞与把式舞等具有祭祀性质的原始歌舞。而根据戏曲发展的规律来看,由于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中娱神的先秦巫现,故高山戏理应起源于祀公舞、
6、“大身了”舞与把式舞,与民间如“耍灯”等民俗活动结合进行“演故事”,后出现声乐唱腔及器乐伴奏,逐渐形成完整的戏曲程式而从民俗活动中独立出來。既然高山戏源于原始歌舞,那么音乐与舞蹈二者谁率先出现,是由山歌吸收民俗活动元素再结合演故事而形成高山戏,还是祭祀舞蹈出现后吸取山歌曲调再通过择腔创调再结合演故事而形成高山戏这一完整的戏曲程式。关于这一问题笔者也曾与尹利宝先生进行过探讨,尹先生表述如下:“如果说高山戏遵循戏曲发展的规律,起源于原始的祭祀舞蹈,那么后来出现的音乐来自于哪里?这音乐是为了配合舞蹈而创作的,还是音乐本身就存在于舞蹈之前。如果存在于舞蹈Z前,这音乐是否应当是
7、高山戏的起源。”综上所述,笔者同意高山戏起源于山歌这一观点,其中缘由是高山戏一直流传于高山地区,这一地带的劳动人民经常在农忙劳作吋哼唱、即兴创作山歌,在庆丰、还愿、祈福、婚丧嫁娶等诸多民俗活动中,山歌与许多原始舞蹈结合起來进行表演,形成原始歌舞。至元末明初人们为纪念李文忠而开始“演故事”,并将祭祀性质的原始歌舞与“演故事”合二为一,高山戏的雏形便由此产生。后随着民间民俗活动的增多,最初的高山戏不断参与庙会、社火等民俗活动与仪式,表演者又逐渐将固定的唱腔与器乐伴奏加入其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曲牌及独立的戏曲程式。于是,高山戏在汲取了诸多民间民俗文化的营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