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探析

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探析

ID:46801165

大小:7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8

上传者:U-7604
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探析_第1页
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探析_第2页
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探析_第3页
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探析_第4页
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探析♦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內容摘要: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及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本文從雲南文山縣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出發,在分析文山縣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的基礎上,指出縣域經濟的發展必須回避其劣勢,充分挖掘其潛在優勢和比較優勢,充分利用好發展機遇,走特色化發展之路關鍵詞:縣域經濟特色化縣域經濟是以我國縣級政區為區域范圍的區域經濟,是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發展縣域經濟是由縣域經濟發展現狀以及區域差異和分工理論決定的,也是面向市場競爭和當代註意力經濟發展的需要。雲南文山縣工業相對落後,對外經濟聯系也遠不如發達地區那樣便捷和密切,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目前是雲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滯後區”。但文山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形成瞭獨具特色的比較優勢。因此,文山縣在謀求縣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立足於這些天然的資源優勢,從傳統產業中培育地方特色產業,從傳統產品中篩選優勢品牌,打造獨具特色的戰略產業和名牌產品,將縣域經濟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提升縣域經濟的競爭力,以更好地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文山縣縣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和劣勢(-)文山縣縣域經濟發展的優勢資源優勢明顯,深開發潛力巨大。文山縣地處滇東南低緯度高原,北回歸線橫貫東西全境。優越的光、熱、水、氣條件,孕 育瞭三七、辣椒、草果、八角、烤煙、半夏等生物資源。縣境內以三七為主的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全縣有中藥材1213種,野生果菜、花卉等219種,林地178萬畝,森林面積86萬畝,珍稀瀕危樹種43種,國傢保護動物14種,其中,全縣特產名貴藥材三七,產量質量均屬全國之冠。此外以有色金屬為主的礦產資源儲量大。文山縣內的薄竹山是滇東南三大成礦中心之一。全縣現已發現和探明的黑色、有色和稀有貴重金屬以及非金屬礦達24種,藏地(礦床、礦點)96個。全縣礦產資源潛在價值2000多億元。全縣除鎰、鐵、鉛、鋅、錦、神、石灰巖、粘土等8種已開發利用外,多數礦物尚未得到開發利用,開發率僅為15%。在開發數量上,建材、化工原料開發比例很小,還不到5%0區位優勢獨特。文山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素有“中國三七之鄉”、“植物寶庫”、“鐘秀文山”之美譽。文山自古就是直通昆明的“特磨古道”和直通廣西的“邕州古道”,具有出省出海的特殊條件。文山縣城距天保口岸122公裡,離河口口岸168公裡,規劃將由高等級公路相連,通過這兩個國傢級口岸與越南首都河內直接相通,距離僅300多公裡,是雲南省對越南的主要通道之一,是雲南省距越南最近的州府所在地;是雲南省出海、出省的便捷通道,對越開放的主要通道;是雲南參與三大區域性經濟合作的交匯點和樞紐地帶,是雲南通往華南沿海發達地區最便捷的通道。“十一五”以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瞭較大成績,公、鐵、航立髏交通網絡加速形成,正從邊疆封閉地區變為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民族文化優勢突出。全國共有以壯族或苗族單獨冠名的自治 州6個,文山縣則是全國唯一的壯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化中心,是壯苗民族文化的重要交匯地,壯族“三月三”、“隴端街”,苗族'‘踩花山”在文山實現瞭壯苗文化的完美結合。文山縣居住著漢、壯、苗、彝、回、傣、瑤、白、佈依、蒙古、傑粟、納西等12個民族。民族人口超過4000人的有漢、壯、苗、彝、回、傣6個民族。各民族和睦相處、文化相融、習俗相通。少數民族人口達24.21萬人,由於民族眾多,多民族文化融合共生,展現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風俗(二)文山縣縣域經濟發展的劣勢發展起步較晚。從20世紀50年代的援越抗法、60年代的援越抗美,一直到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對越自衛還擊和防禦戰,文山縣都處於支前參戰的前沿陣地,錯失瞭改革開放初期1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良機。由此而導致的最大劣勢就是與全國及省內其它縣市相比,自我造血功能較差,自身發展能力弱,至今仍是國傢扶貧開發重點扶持縣。由於歷史的原因,文山州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有33年處於戰區狀態,建設時間隻有短暫的27年,這對文山州經濟社會的發展影響極大。目前總體上仍處於欠發達狀態:綜合經濟實力隻相當於全省平均水平的68%,文山縣經濟發展與發達地區相比仍處於後進。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GDP)僅達到84.16億元。“老、少、邊、窮、戰”問題突出,貧困化程度較高。多年來,國傢、省、州投入瞭大量人力、財力、物力進行扶貧攻堅,一定程度上改變瞭文山縣農業生產基礎條 件,增加瞭農民收入,但由於貧困面廣、經濟落後、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仍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貧窮落後狀況資源分佈較散。文山縣境內山地多平地少,地理環境復雜,海拔差異明顯,同種作物和資源分佈跨距大,難以規模開發。如礦產資源,縣內礦床多為小型,且伴生礦居多,零散分佈於縣內的96個礦藏地。又如民族文化資源,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佈特點,造成瞭境內民族文化資源分佈的零散化,像“樂西土戲”等一些極富傳統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精品僅流傳在個別村寨經濟外向度低。文山縣潛在的對外開放區位優勢明顯,但一直未轉化成現實的經濟優勢。對外貿易、利用外資長期徘徊不前,市場化水平低,外向型經濟弱小,形不成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文山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最大“軟肋”建設資金匱乏。制約文山縣縣域經濟的最大劣勢是資金匱乏,這一劣勢使得文山縣的自然資源和勞動等生產要素無法結合轉化成現實生產力。由於地處邊疆貧困地區,交通不發達,投資環境差,導致大型的國內企業和外國企業很少來此投資,造成經濟發展所需的資金嚴重匱乏,從而制約瞭縣域經濟的發展貧困落後是文山縣的差距和劣勢,同時也是文山縣潛在的壓力和動力,為文山縣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創造瞭更大的空間。經濟發展的後發優勢明顯,可塑性較強,文山縣經濟發展較落後,但生物資源、礦產、旅遊、勞動力等資源豐富,區域內工業少,既保持瞭良好的生態環境,又沒有歷史包袱,發展生態產業潛力巨大,後發優勢明顯文山縣縣域經濟發展思路和對策 (一)文山縣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和政策機遇當前文山縣縣域經濟發展面臨著一個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總體上有利於跨越式發展的環境。文山州提出的“建設雲南面向泛珠三角和東盟開放新髙地”戰略思想為文山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瞭有利條件(二)文山縣縣域經濟發展對策和措施1.特色經濟是改變文山縣域經濟相對落後現狀的必由之路。形成文山縣縣域經濟相對落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特色產品、缺乏特色項目、缺乏蘊涵於特色經濟之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也決定瞭文山縣域經濟的發展必須走特色經濟的道路。通過比較分析來看:在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下,要改變文山縣相對落後的縣域經濟,就必須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必須首先發展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特色產 品,必須增加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必須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其規模。這''四個必須”是文山縣縣域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應該成為各級政府確定縣域經濟發展切入點和著重點的必然選擇。這裡蘊涵著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文山縣縣域經濟的發展仍有廣闊的空間、較大的可塑性;二是發展特色經濟,符合文山縣實際,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三是特色經濟應該是文山縣縣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向和必然選擇。1.科學選擇特色項目是發展特色經濟的必要前提。特色項目的選擇是縣域特色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不同的發展歷史、不同的區位特點、不同的資源稟賦、不同的環境條件、不同的文化傳統,與其他縣區、省市乃至其他傢相比,必然存在有別於“其它”的各種條件和優勢,就能形成自己的特色項目,也能形成“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經濟結構。這種特色項目或經濟結構是由企業、地域、工藝和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共同鑄造形成的。依據文山縣的情況,特色項目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已經大有名氣的特色商品,例如,三七產品,已經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轉化為經濟優勢,對此要創造寬松環境,提高科技含量、扶持擴大規模和品牌效應;第二類是潛在的產品,例如,礦產資源、民族文化資源等,對此要進行充分研究、有序投入、分期開發。同時,特色項目的選擇要註重對市場的科學分析,也就是在認清自身項目特色的同時,要註意對市場的研究分析,通 過分析認清特色項目的自身優勢和市場需求,在符合國傢產業政策條件下確定選擇特色項目,制定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縣域特色經濟的發展規劃3•面向市場做大做強特色產品的品牌。特色產品是特色經濟的核心。特色產品的特征集中髏現在特殊的文化內涵和特殊的使用價值上,特色產品的供給也應該有著不可替代的地域性,程度較強的稀缺性。特殊的使用價值、特有的文化內涵、特定的地域環境都應多位一體地聚縮於產品的品牌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般性消費品對顧客的吸引力必然是邊際遞減,能夠引起消費者青睞的是那些真正擁有特色的商品。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沒有品牌的商品必然受到冷落,隻有在市場上樹立特色產品的品牌,才能讓特色經濟發展壯大。例如,“三七”就是文山縣的品牌。盡快盤活三七地理標志無形資產,不斷提高縣域知名度。通過地理標志的註冊使用,實現無形資產的有效增值,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4•特色經濟必須走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多、小、散、亂”是縣域特色經濟發展中的通病。以文山縣為例,全縣分散有眾多圍繞三七而進行生產的企業、公司、傢庭。這些組織規模小、經營分散,企業技改乏力,產品難以上檔次;互相壓價競銷,而且假冒偽劣盛行,這就破壞瞭三七的聲譽。生產三七的企業不僅不能用同一個聲音說話,而且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過度競爭,沒有形成整體優勢和規模效益。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辦法是要通過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幫助區域內的相關企業(主要是指生 產同類產品的企業)進行聯合、兼並,構建以資本為紐帶的企業集團。通過組建企業集團,提高企業的組織規模或者說是提高企業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對現有生產能力進行規模整合,用一個聲音對外說話,產生特色經濟的規模化的區域整髏優勢5•努力提高特色產品的科技含量。特色產品的開發必須依賴特色技術的支撐,產品的品質和競爭力的大小取決於其科學技術的含量。尤其在當前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特色產品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產它的科學知識和特色技術。同樣的資源,同樣的產品,技術級別不同,經濟價值和市場競爭力也截然不同。特色產品科技化是有個過程的。文山縣大部分縣域經濟中的產品是農副產品和工業原材料,具有初級產品的特征,起初往往技術含量不髙,必須在生產過程中不斷用新的技術更新改造老的生產工藝,全面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和創新,這是特色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6.特色經濟要有特殊支持。對於已經確定的要發展的特色產品、項目或產業,要盡可能的集中力量給予重點支持,實行資源傾斜配置。首先,政府要集中財力,用好政策,重點扶持,確保這些產品、項目或產業能夠健康起步發展。其次,還要能夠走出去,引進來,積極尋求外部的資金和技術的支持,最大限度地調動可利用資源,提高特色經濟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再次,要實施以市場為導向、以制度為保障、以科技為動力的品牌建設戰略,讓一個產業、一個產品或一個品牌成為一個縣域特色經濟的 代名詞參考文獻:1•莊萬祿•論西部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發展戰略[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1)2•雷明光•調整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發展優勢產業和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1.戎承法,張正河.論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J].農業技術經濟,2003(6)2.譚海霞.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發展的思路與選擇[J].學術探索,2003(9)3.賈紅軍,徐慈賢•加快縣域特色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經濟論壇,2005(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