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女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浅析中职女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ID:46739786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析中职女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_第1页
浅析中职女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_第2页
浅析中职女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_第3页
浅析中职女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职女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中职女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不得不面临着生源质量下降、工作强度大、个人成就感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成为职业倦怠高危人群。而其中女教师山于所面对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及自身因素不同于男性,其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其特殊性。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使中职女教师安心教学。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女教师;职业倦怠;对策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有心理学家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1]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教师

2、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⑵典型症状是T作满意度低、丁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1•中等职业学校女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1)社会环境因素。随着高校扩招,普高热持续上升,中等职业学校招牛的分数线极低,牛源质量得不到保证,面对“难管难教”的学牛,易造成女教师工作成就感缺失。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还面临着生源不足而带来的生存压力,直接造成中职女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受到的社会尊敬和关注远不及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易导致她们缺乏安全感和集体自尊感。同时社会又対中职教师在转变学生方面给予了较高的期望值,二者的孑盾会使她们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压力,工作热

3、情持续下降。此外,不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学校管理制度也是导致中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中职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等方面过分强调课题、论文的数量化,与中职教师日常工作脱节,极易造成她们的焦虑与抑郁情绪。(2)工作特征因素。马勒诗(Maslach)认为工作特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也很大。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直接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的女教师承担着极莫繁重的工作。教师既要上课,又要担任班主任,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甚至假期还要承担招生工作,工作量大,事情杂。多种角色的转换以及长年累月的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女教师情绪衰竭。(3)女教师自身因素。女教师特有的生理特点易造成情绪问题,加重职业

4、倦怠。女教师通常每月有生理周期,要经历怀孕、生育、哺乳、较男性更长的更年期。在这些过程中,内分泌的变化不仅会造成女教师身体上的不适,也会造成她们情绪及心理上的波动,从而影响工作。多数女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面临着家庭与事业的冲突,而传统的社会观念通常主张女性应当把完成家庭职责放在首位,这使得女教师不得不面对更多的压力。2.预防和缓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1)从社会的角度,应对屮等职业学校女教师这-群体有更多的重视。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待遇偏低、工作条件差、工作负荷重、付出与回报极不对称、缺乏安全感和集体自尊感是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国家应当进一

5、步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中职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同时应当根据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中职学校教师制订一些激励性措施,预防和减少职业倦怠。(2)从学校的角度,学校应当创设良好的组织环境,给予女性教师更多的支持。首先,学校应当根据社会需要及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以此提高社会知名度,这样才能从根木上帮助女教师树立起光荣感和成就感。其次,学校应当以人为本,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激励制度建设。在专业技能培训、科研、职称评聘、民主管理等方面建立客观灵活人性的机制,激发女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最后,学校应当力所能及地解决女教师工作和生活屮的实际怵I难,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帮

6、助,疏导其倦怠情绪。(3)从女教师口身的角度。首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从而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压力,合理调控情绪,提高自身适应性,积极解决所面对现实问题。最后,女教师应当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拓宽人际交往,多渠道释放压力,舒缓不良情绪。总Z,中职女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和事业发展,还会对学校教育及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只有通过社会、学校以及女教师自身三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干预和缓解职业倦怠,使女教师能安心进行教学工作。参考文献:[1]郝滨•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2]蔡

7、融•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作者单位: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