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84407
大小:13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26
《高职重点专业建设方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人才需求分析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在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的汽车产量达到934.51万辆,升至全球第二位。截至200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7619.31万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与之配套的汽车服务市场更是蕴藏着无限商机。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发展,对汽车在安全、环保、可靠、快速、舒适和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汽车在品种,结构及性能方面越来越多样化,为适应这些变化,汽车的维修也必须相应
2、地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通过走访**区内的近100家汽车维修企业,汽车维修人才状况却不容乐观,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1)文化基础太差。据统计,国内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60%以上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高级工的比例仅占4%左右,技工多为农民工。在我国的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中,真正具备诊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工人还不足20%。(2)缺乏专业培训。我国维修人才大多是师傅带徒弟模式下的产物,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汽车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精通当今汽车的电子控制技术了。(3)维修理念落后。大多数维修
3、工的维修理念都来自上一代老师傅,也就是说,习惯于修理作业,动不动就大拆大卸。而对于现代车辆的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系统、自动空调器等,更多的维修工作是诊断,“七分诊断、三分修理”,不经过诊断就盲目拆卸不但很难排除故障,反而会添加新的故障。(1)现代维修设备和资料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因为维修理念、知识水平等问题,导致先进的诊断设备、技术资料不受重视,或在维修中不能正确、灵活地应用,维修质量不高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市场缺乏的并不是人数,而是人才,即能够对现代车辆进行科学诊断的汽车医生。如何尽快培养出更多的汽车医生已经成为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重
4、大课题。目前**的汽车维修人才多数是初、中级人才,适应汽车新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级维修人才匮乏。既懂维修,又会组织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是当前汽车行业迫切需求的人才,人才需求量会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逐年加大;二、汽车维修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急需高素质的人才,我院应加大汽车运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二、建设基础**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开设于1994年,十七年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专业办学理念,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5、,注重师资队伍培养,在专业办学上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极探索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发展思路,为和及西北地区培养了近千名实用型汽车工程类专业人才。现有在校学生623人,是学院重点打造的品牌专业之一。(%1)师资队伍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专业教师14人,占专职教师人数的82%;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人,占专职教师人数的29%;双师型教师9人,占专职教师人数的53%。同时学校还聘请2名具有丰富汽车维修经验的一线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所有兼职教师均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现在本专业已
6、经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较合理的双师教师队伍,为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实训条件目前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已拥有汽车新技术实训室、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油料分析室等9个重点实训室和一个修理车间。实训设备价值120余万元,实训场地1200同时学院还与现代汽车4S店、和怡通公司、上海丰田公司等3家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第三年校外顶岗实训提供了保障。(三)教学改革成果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强化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已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现已初步形成“工学结合一体化
7、”教学改革目标,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一体化课程方案,为专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三、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和汽车业和汽车服务产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发动机和底盘的正确拆装、汽车日常维护、汽车电路图识读、正确应用汽车监测设备对汽车进行监测等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点建设,使本专业在粋区内领先的
8、基础上,成为在西北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专业群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专业。(-)具体目标1.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