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態城市的規劃措施的探討

對生態城市的規劃措施的探討

ID:46664292

大小:7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對生態城市的規劃措施的探討_第1页
對生態城市的規劃措施的探討_第2页
對生態城市的規劃措施的探討_第3页
對生態城市的規劃措施的探討_第4页
對生態城市的規劃措施的探討_第5页
资源描述:

《對生態城市的規劃措施的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對生態城市的規劃措施的探討一、生態城市的規劃原則及內容1、生態城市的規劃原則生態城市規劃應運用生態學的三個基本原則:整體性、循環再生性、區域分異性原則。整體性謀求的是經濟、社會、自然三個效益的協調統一與同步發展;循環再生性是要求城市物質循環對環境的破壞及危害減小到最低程度;區域分異性針對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人工環境、城市類型等,制訂不同的建設計劃和對策。結合城市規劃理論對其規劃應堅持'‘協調性、區域性、層次性”的原則,生態城市規劃首先強調經濟、人口、資源、功能佈局、各項工程設施及專項規劃要協調發展,這是核心所在;二是生態城市的産生,發

2、展都離不開一定區域,故需特定的區域為依托,包括產業結構與資源開發利用的匹配。生產力佈局。人工、自然環境和各種基礎設施的合理安排等;三是強調層次性,城市是一個龐大的網狀、多級、多層次的大系統,從而決定其規劃有明顯的層次性2、生態城市的規劃內容規劃內容包括四個層次:一是新生環境的自然屬性,即城市的區位、地勢氣候等,是人類活動的自然層次,包括生態位的趨勢、開拓、競爭和平衡過程,最後達到地盡其能,物盡其用;二是社會功能屬性,主要指城市的社會經濟、功能結構,包括各子系統之間的協調關系,增強城市有機體的共生能力;三是歷史文化的內涵屬性,考慮到城市

3、歷史文脈的延續,旨在增強人的歷史文化意識,變外在控制為內在調節,變自發為自為;四是管理和規劃意識屬性。重在提高全民規劃意識和加強規劃管理機制,保證規劃按計劃分期實施規劃內容要點為:(1)新生環境的自然條件;(2)區域經濟分析及資源的開發利用、生產力佈局和功能的匹配;(3)城鎮的合理體系和職能的合理搭配;(4)適宜的城市規模及環境容量;(5)有機完善的城市形態及適度的土地利用和合理的功能結構(6)綠化系統及生態保護和區域環境的涵養;(7)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和廢棄物無污染處理及環境污染的防治;(8)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9)綠色建築和綠色

4、交通;(10)完善的管理機制二、生態城市的規劃措施1、城市與自然環境的協調與配合城市運作導致'‘城市病”加劇,歸根結底都是人與自然對抗,超越環境容量與生態載力的結果。因此,城市規劃要從城市與自然環境和諧觀出發,才能體現生物圈與技術圈的協調,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生態學原理。為此,生態城市規劃應註重城市佈局與自然山川的有機結合2、城市合理規模與環境容量的集聚度如何準確地把握城市合理規模和環境集聚度,是一項理論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因為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發展的客觀因素,不可同等對待。從我國實際出發,可由三個不同側面研究(1)在分析過去發展水平的基

5、礎上,預測某時期後“可能的”發展規模、城市人口運動是一個同時含有已知、非確知和未知信息的灰色系統,在其歷史演變過程中,既有一定的必然性,又有一定的隨機性(2)在分析未來影響城市成長因素的基礎上,預測某時期後“合理的”發展規模,城市人口運動又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影響,有多重層次的復雜系統,要進行多層次、多元化分析(3)要與環境所能允許的“容量”相適應,城市環境容量主要由自然條件所決定,要從自然要素研究城市允許的承載力。在我國,特別是土地和水資源,是環境容量的主要制約因素3、建立再生、循環利用的產業結構建立合理的再生、循環利用産業結構,可以減

6、少對城市環境的破壞,城市性質規定瞭城市基本的活動方向、內容、形式和空間分佈,也規定瞭城市產業結構的基本輪廓。所以,在確定城市性質和職能時,要充分考慮城市在區域中的作用和地位、生産力佈局和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城市在國民經濟職能上的特點等,遵循生態工藝原理,將各部門組成綜合利用資源、互相利用産品和廢棄物,使其成為首尾相接的有機統一體,從而形成具有高效率、低耗能、低污染、規模化、集團化的產業結構4、利用自然地域空間的城市形態就我國目前城市生長而言,其形態基本上有四種類型:一是在原基礎上向四周擴伸,規劃界形象的稱為“攤大餅”,即同心圓式形態;

7、二是原基礎上形成一城多心的組結構;三是保留舊城,在周圍建設衛星城,形成多中心開放式,達到地區全力的作用;四是充分利用地形,形成自由式城市形態。從生態城市的角度考慮,後三種是大中城市發展的方向,其優勢有:(1)將城市分解成若幹具有一定職能的組團單元,組團之間留有明顯的綠色空間,拓寬瞭城市和自然界的接觸面;(2)工作生活盡可能在組內就近解決,形成相對獨立平衡的“工作一居住一學習一休憩一社會活動綜合區”,克服瞭鐘擺式交通;(3)富於彈性和開放性,使城市可持續發展5、加強園林綠地系統規劃力度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城市規劃工作中,綠地規劃一直是比較

8、薄弱的環節,大多在總上利用邊角、破碎地帶“見縫插綠”地“畫”綠地,隻求在規劃上完成“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和“城市綠化覆蓋率”這兩項硬指標。而從城市生態的角度,對不同城市的綠地總量、佈局等,常常缺乏定量的分析研究,因而相當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