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治疗流感发热功不可没

中医药对治疗流感发热功不可没

ID:46644748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中医药对治疗流感发热功不可没_第1页
中医药对治疗流感发热功不可没_第2页
中医药对治疗流感发热功不可没_第3页
中医药对治疗流感发热功不可没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对治疗流感发热功不可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药对治疗流感发热功不可没在中医史料中,最早记载治疗流感发热的论著有《伤寒论》一书。本书成于东汉末,是张仲景总结了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继承并发展《黄帝内经》的阴阳、经脉、气象、热病论等医学思想,归纳编著而成。本书是中医四诊、八纲、方药学的先驱,历时几千年,他给后代引证治疗流感发热,有着不可否定的贡献。天宝中期,唐玄宗平时较宠爱的嫔妃柳婕好,有一次外出郊游,动身跋涉而出汗,导致外感发热,先服御医开的几剂辛凉药。药后三天,症状未减,反而加重。出现烦渴不解,请语狂言,脉浮洪大。太监急忙传召名医陈宏坐诊,陈宏看看病情,立即开白虎加桂枝汤。御医见方中有桂枝,

2、不由得一愣;陈宏知道御医顾虑,立即分析道:“贵入出大汗,阴气先伤,阳气突发,故但热不寒,消烁肌肉,与伏暑相似,亦温病之类也。治以白虎加桂枝汤,以白虎保肺清金,峻泻阳明独胜之热,使不消烁肌肉。单以桂枝一味,领邪外出,作向导之官,得热因热用之妙。”嫔妃服药后,不到一个时辰,身上微微汗出,次日症状大减。以桂枝温经发汗,疏松腫理,从而解表退烧,这乃是古人的哲学精点。唐朝文化的崛起,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公元659年,李绩、苏敬等22个当代名医集体编撰《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而欧洲最早的《纽伦堡药典》是1498年出版,比《新修本草》晚800

3、多年时间。名医孙思邈在行医过程,还向民众提倡屋前屋后种植药材,“屋后山茱萸叶似梅叶花,呈白色。四月结果,五月采,治心下邪气寒热……”孙思邈还总结了自己的行医经验,于公元682年,编写《千金要方》,对防治疾病做出了贡献。纵观唐史,没有发现大流感疫情的记载,这与唐代兴旺,名医辈出,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明清时代,诸多医学家对历代流感的医史病案又有新的见解,新的判断,兴于研究,认定温热是产生于伤寒病学的基础上,是一种急性病,传染病。利用温病学处置各种流感,在临床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流传给后人,许许多多有效的方剂。在明清史上,有过大大小小的流行性感冒的记

4、载,由于有《伤寒论》、《温病学》的知识来引导,抗击各种大流感,大传染病,维护人类健康,社会稳定,起到独特的作用。没有大批量的死亡人数,没有治不好的病名记载,这就是中医中药的威力。尤其是1918年,全世界发生过一次大流感,有10亿人感染,在欧洲死亡人数超过4000万人。在中国也有几千万人感染致病,但没有成批的死亡病例记载。以事实说明,中医药治疗大流感,流感发热症,是能够强占世界医学领域的一席地位。1933年,在香港出现大流感,仅在半年内就波及全世界,死亡人数上千万人。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也有不少计数,感染本次流感病毒,致病过万人,但没有成批的死亡病例,

5、反而在中医界呈现了许多治疗大流感的有效病案,延伸了《伤寒论》、《温病学》治疗大流感的魅力。1972年,上海地区流行亚洲甲型流感,疫情非常迅猛,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当地军民团结一致,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及时利用板蓝根、鱼腥草等中草药煎熬成药液,发动全民饮用。对已发病患者,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非常好,很快控制疫情的传播。2009年,我国大部分地区也流行了甲型H1N1流感,采用中医或者中西结合治疗,治愈率比西方国家高,死亡率比西方国家低。这一年,经笔者诊治甲型H1N1流感发热患者上百人,采用中药治疗,多以麻黄汤、白虎汤为代表方,其中药物还有加减。

6、有表症者,首先发汗解表,清热解毒,一般服药后,均可退烧,逐渐康复。药方配伍不多,价格实惠,疗程短。中医学博大精深,用之不绝,取之不尽。几千年来,对防治六淫、疫彷、瘴气等引起的大流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的玄妙,从表里论寒热,从寒热论虚实,通过改善人体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维护人体健康,这就是扶正祛邪的原理。现在人,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对使用中药治疗疾病觉得太麻烦,偏重于西药,甚至滥用激素、抗生素、或者其他药物,殊不知导致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即使想利用汤剂治疗疾病,也不讲究中药的煎熬方法,使中药的原本性味功能失调,造成疗效偏低,甚至无效

7、。中医哲理不但贯穿着人的整体观,而且也贯穿着天人合一观。我们采用中医治疗疾病,首先要掌握好中医与自然界的关系,中医的辨证论治,中药的性味功能,使用方法。尤其是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更应该重视中医的独特之处,才能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提高疗效。我们要相信中医,尊重中医的多元化,用现代科学来探索中医的玄妙之处,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医文化,服务于人民大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