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文化视角

《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文化视角

ID:46620107

大小:9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文化视角_第1页
《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文化视角_第2页
《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文化视角_第3页
《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文化视角_第4页
《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文化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文化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策略一一文化视角《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文化视角沈炜艳东华人学外语学院,上海201620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上海200083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两种文化移植的过程。木文旨在从文化视角研究《红楼梦》屮委婉语的翻译,讨论在翻译屮如何采川玄译、咅译及直译加注、代换、意译、增译等方法把原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关键词:翻译;文化;《红楼梦》委婉语小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窪码:A文章编号: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随着各国、各民族Z间

2、往来的II益频繁、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不同民族和文化Z间迫切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而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咅、词汇和句法等形式上,更表现在其文化特色上。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两种文化移植的过程。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差异止是翻译的难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认识两种语言中文化的差杲。一方而要准确地译出意义,使读者充分理解原作的含义;另一方而要把原作屮的原语文化尽量完整地展现给译语读者,使译语读者所接受的信息无异于原语读者。《红楼梦》被裨为中

3、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的委婉语丰富多彩,适用于不同的语体、场合、感情色彩和人物身份,折射岀中国文化的斑斓色彩。故木文拟从文化视介透视《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讨论在翻译中如何将原语文化传递给译语读者的策略。收稿日期:2007-12-7作考简介:沈炜艳(1972-),女,浙江德清人,讲师,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E-mail:shenweiyan@dhu.edu—、文化、语言与翻译“文化”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即“耕种出來的东西”、“人造自然”。美国语言学家E.Sapir在《语言论

4、》屮提出:“文化这名称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产物,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文化也是一种历史现彖,它是社会历史的积淀。文化在一代代人的继承中不断地被扬弃和更新,由此而得到发展。语言与文化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语言只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全部。语言是文化的结品体,掌握语言才能掌握和继承前人积累和传承下来的文化。但是,语言也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E.Sapir指Hh“语言的存在不能脱离文化,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1]文化的发展,

5、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同样,语言的发达和丰富,也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镜子。各民族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结构、种族、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以及道徳情操的不同所导致的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有集中的反映。姿婉语就是文化承载厚重的修辞格。在日常生活小常可以听到人们用比较婉转、文雅的语言来表达人们所忌讳的、不便直说的、隐私的或被认为粗俗的事物。这种话语即为委婉语(euphemism)o《汉语修辞艺术人辞典》将其释义为:一种运用婉转曲折、含蓄暗示的话來表达本意的修辞方式,又名“婉

6、曲、婉转或婉言”。不同民族之间委婉语的使用冇同冇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同异。有些委婉语在不同的文化屮可以找到对应的或相似的说法,反映了不同文化在此语境中相似的委婉心理。但是,冇些委婉语只在这种语言中存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类似说法,因为在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中,这种语境无需使用委婉语。翻译是两种语言的交流,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移植。与其说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不如说它涉及到两种文化。王佐良先心曾说:“翻译的最人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2]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指出“

7、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对付。”[3]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曾这样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其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因此,在翻译文化内涵丰富的委婉语时,一定要考虑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以选择止确的翻译策略。二、翻译标准与文化“传真”关于翻译的标准,古往今来的中外翻译理论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我国当代翻译理论的提出始于严复

8、的“信、达、雅”。Z后,鲁迅先生提出,翻译必须兼顾两血,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瞿秋白先生则说:“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木意,完全正确地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所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口徳法读者从原文得来的概念。”傅雷强调“重神似不重形似”。而钱钟书则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硕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入得'化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