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_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_省略__兼评_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_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_省略__兼评_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

ID:46583768

大小:169.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5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_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_省略__兼评_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_第1页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_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_省略__兼评_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_第2页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_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_省略__兼评_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_第3页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_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_省略__兼评_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_第4页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_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_省略__兼评_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_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_省略__兼评_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修辞学2011年第3期(总165期)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角———兼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邵敬敏(暨南大学中文系,广州510632)提要汉语学界对歧义的研究可分为萌芽、关注、兴旺、深入四个历史阶段。歧义研究的课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包括歧义的类型、分化歧义的方法、语境与歧义的关系等,到九十年代引入认知视角,集中在消歧手段、歧义的倾向性、歧义指数与歧义度、歧义的认知解释,最近几年在歧义的辨识和消解研究中把认知和社会两个视角结合起来的路向,有助于提高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关

2、键词歧义解释力度认知视角社会视角一、歧义研究的四个历史阶段汉语歧义结构研究,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一直长兴不衰,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也是亮点。其研究进展大体上经历了这么几个历史阶段:第一,萌芽阶段。最早对汉语歧义结构进行研究的可以追溯到前辈学者赵元任,他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就讨论了两个有趣的句例:“她是去年生的小孩(她是去年生下来的小孩/她去年生了个小孩)”;“他是1948年选举的总统(他是1948年当选的总统/他1948年当选为总统/1948年他投票选举了总统)”。后来他还举了一个经典的歧义结构“

3、鸡不吃了”,其关键是词语的语义角色,“鸡”到底是施事还是受事。不过由于那些研究论著发表在国外,所以没能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当时国内按照传统语言学的看法,还只是把歧义看作一种不规范的语言现象,是一种病句,例如吕叔湘、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第二,关注阶段。国内率先研究歧义结构并卓有成效的是朱德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的《论句法结构》(《中国语文》1962年第8、9期)运用结构主义语法理论和方法,成功地分化了因结构层次不同而产生的歧义现象,举的例子是“咬死了猎人的狗”,并在此基础上第一次尝试运用变换方

4、法分化了词形、语序、结构层次都相同而语义结构不同的歧义类型“屋里摆着酒席”:(1)屋里摆着酒席→酒席摆在屋里(表“存在”,说明事物的位置,着眼点是空间)(2)屋里摆着酒席→屋里正在摆酒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持续”,着眼点是时间)这一研究在当时语法学界引起了关注,但是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和普遍兴趣。-59-第三,兴旺阶段。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汉语的歧义研究才真正引起汉语语言学界的高度重视。朱德熙《汉语语法里的歧义现象》(《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的问世是个重要标志。八十~九十年代这一课题的研究一直居于语

5、法研究关注度的前列,根据中国期刊网统计,1980年~2011年,有关歧义的研究文章总共达到720多篇,专著也出版了好几本。可以说,歧义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语法研究的最佳切入点,对深入了解汉语的句法结构以及语义的对应关系,对拓宽汉语语法研究的路子,对加强语法分析方法论的探索,无疑具有积极的不可忽视的意义。第四,深入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关于歧义研究开始酝酿新的研究思路,更为关注歧义的识别和消解,并且引进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方法,从而取得了某些突破性进展。关于歧义研究的综述,最早见之于邵敬敏《关于歧义结

6、构的研讨》(《语文导报》1985年第10期),到了二十世纪末,他又一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歧义———语法研究的突破口》(《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年)。近年来这类文章相继问世,例如李荣宝《歧义研究述评》(《外国语言文学》1992年第2期)、林新年《歧义结构分析方法述评》(《福建论坛》1998年第3期)、肖国萍《近二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福建论坛》1998年第3期)、尤庆学《汉语歧义研究综述》(《汉语学习》2001年第4期)、戴黎刚《现代汉语歧义研究述评》(《北方论丛》2004年第3期)、

7、于晓日《近五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述》(《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刘凤丽《汉语歧义研究述评》(《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以及周明强《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等。二、歧义研究课题的进展八十年代三个平面理论风靡汉语语言学界,运用这一理论来论述歧义现象的专题论文主要有王维成《从歧义看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期)、蔺璜《三个不同平面上的歧义现象》(《语文研究》1993年第3期)等。常规的歧义研究,

8、就是在三个平面理论指导下,把歧义分为句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该研究涉及的专题林林总总,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1)归纳歧义的类型,换个角度也就是分析造成歧义的原因。其代表性论文是吕叔湘的《歧义类例》(《中国语文》1984年第5期),文章列举大量例句,语料丰富、新鲜,引人入胜,几乎涉及到歧义的各种类型,可以说,这是集歧义类型之大成。其他还有徐仲华《汉语书面语言歧义现象举例》(《中国语文》1979年第5期)、施关淦《汉语书面语言歧义现象举例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