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55939
大小:6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25
《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原因-發展戰略與思想認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原因:發展戰略與思想認識內容提要:本文以一個歷史的視角,從國傢的發展戰略和思想認識兩個方面來探索我國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原因。文章認為,新中國成立後,國傢確立的以優先發展重工業為核心的趕超戰略是造成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制度原因;同時,長期以來,我們對工農之間的關系認識不足,對金融在經濟中的地位和功能認識不夠,對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的關系認識不到位也加劇瞭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失調。要實現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必須全面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戰略,將農村金融的功能定位在對分工的促進與農村產業的深
2、化上,走工農協調、;城鄉互動發展之路關鍵詞:農村金融發展;農村經濟發展;發展戰略;思想認識分類號:F3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4161(2007)01-0072-041.引言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農村經濟作為一個內在結構極其復雜的開放系統,實現其與民經濟的協調發展,農村金融與其協調發展至關重要。當前我國的農村經濟問題很大程度上是二者發展失調所致。綜觀1978年以來我農村經濟改革與發展的實際可以發現:創造“中國奇跡”的“中國模式”,也因為金融改革滯後於經濟改革,而産生瞭與其他國傢經濟市場化次序迥異的“中國之謎(Mcknn
3、on,1993),這本是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一大特色(周立,2001)o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斷爆發、;國內經濟社會“轉型”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加入WT0,金融開放程度不斷加大後,面對日益顯露的金融問題,以商業化、;股份化、;産業化、;市場化為特征的國有金融改革,使農村國有金融逐漸顯露出按規模經濟和利潤最大化行事的“嫌貧愛富”的本性,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改革中開始大規模撤出農村。從1999年開始,全國數千傢農村合作基金會全部關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共撤並310
4、00多傢地縣以下基層機構,2003年農業銀行全部貸款隻有10%投向瞭農村,而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這巾比例是98%。農村郵政儲蓄是僅次於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第五大吸儲大戶,隻吸收儲蓄不發放貸款,其近8000億元存款中60%以上來自農村,估計導致淨流出農村資金在6000億元以上(林毅夫,2003;何廣文,2002;張傑,2003)o就連國傢明確定義在農村領域的農村信用社,為瞭自己脫困,也開始瞭走規模經營,撤並集中之路,基層業務代辦點大量撤並、;人員清退,決策權限上收(何廣文,1999;張傑,2003)o不僅如此,農村信用社業務非
5、農化嚴重,農村信用社存款遠遠大於貸款,其差額大部分投向瞭非農產業和城市。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十餘年,上市企業已逾千傢,而“農業板塊”企業尚不足40傢,中國農業吸收外商投資項目數占外商投資項目總數的比重不足3%,投資額還不足2%。一方面,正規金融機構無意向農村和農業提供貸款或在這方面缺乏效率(章齊、;劉明興、;陶然和Vincent,YiuPorChen,2003)。另一方面,非正規金融發展又受到政府限制,始終處於"黑市”狀態的局面(張傑,2003)o農戶取得借款的主要渠道是民間私人借貸,估計有50%到65%的農戶獲得瞭非正規
6、貸款,農產借款中民間借款所占的比例超過70%,我國農村“髙利貸”有8000億元至14000億元。20世紀90年代開始顯露並不斷激化的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不協調的矛盾,直接表現為:農村金融缺少農村經濟支撐f農村金融脫離農村經濟發展一農村經濟發展缺乏金融支持一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的關系落入不協調的惡性循環。直接後果是:農村資金分散、;閑置、;外流一農村資本積聚、;集中效應低、;農村金融成本加大一農村金融機構'‘城市化”、;業務“非農化”、;農村金融萎縮一農民貸款難ᦊ
7、0;農村經濟發展缺少資金投入一農村經濟增長乏力、;農村金融需求不足f農民收入下降、;農村金融資源短缺〜需求和資源雙重約束成為制約農村金融發展的關鍵因素一農村經濟和金融正式制度變遷被鎖定一農村資源利用不充分和就業不足、;農村經濟政策效應降低一農村民間金融、;非法集資和高利貸嚴重一農村金融風險伴隨著農村經濟徘徊一停滯f衰退而不斷增加,交互作用,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關系惡化,最終危及整個金融和經濟體系,引發金融和經濟危機(熊德平,2005;冉光和,2006)當前,在和諧社會的構建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大
8、背景下,探索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不協調的內在原因,扭轉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不協調的局面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然而,我國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已是由來已久,並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