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

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

ID:46422596

大小:6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_第1页
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_第2页
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_第3页
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一、当前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共性问题:1、把对话变成问答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降低了知识的钢力价值。把对话庸俗化为问题,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2、为夸奖而夸奖新课程强训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一味地夸奖学生弊大于利。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3、把自主变成自流强调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

2、,让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反馈,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成为典型的“放羊式”教学。有的一味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朗读方式、合作伙伴,成为典型的“自流式”教学。4、有活动没有体验课堂中活动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H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而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新课程所提侶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过程。5,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

3、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学生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打交流,尤其足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英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做听众,意见不被匝视被忽视。6、探究的泛化与神化新课程改革大力個导在各种教学中,而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仅靠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相反,探究的“神化”则是把探究拔髙,用科学家的探究性质和水平來看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一方而表现为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屑一顾。在

4、实际教学中,表现为不尊重、不信任、不引导,课堂上即使出现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也杲草草了事,急于收场。另一方面衣现为过分关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不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科学基本索养”的提高上,从而导致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丧失。7、贴标签式的悄感教冇与价值观教仃凸现情感态度9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慕本理念和基本持征,也是教学具何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冇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一门学科而言,是伴瓯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

5、运用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的提升”。当前课堂上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或无效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1、教师上课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2、学习过程不能启发学生的思想:3、把学生挤出了得以培养能力的实践环节。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小学语文老师來说,需不断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相关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只有将新课程理念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口身的解读,并进行不断地创新,才能将新课程理念不断地内化为口己的教学行

6、为。三、思考与分析(一)明确相关的新课程理念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即改变滦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宅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2、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简而言Z即:学生是人,是独特的人,是发展的人。它意味着课堂教学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是“目中有人”的教学,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

7、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1)学生木位意识。即一切以学生为木,心中装看学生,装着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幸福。(2)学生主体意识。即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注垂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3)学生的个体意识。即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冇独特个性的人。3、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解读》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教师逐步形成了"对话”意识

8、。它怠味着上课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字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看主体性的凸现,良好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开发的过程,这就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二)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