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17751
大小:7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定风波教案三疑三探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定风波主备人:葛森芝授课时间:5月27【教学目标】:1、认识学习本词的表达技巧。2、感悟苏轼达观的处世态度。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教学重点理解矗容,感悟形象,熟读成诵。【教学难点I理解“归”向何处,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生活场景导入。天气越来越热,下雨的次数越来越多,同学们有没有在路上被突然而至的雨淋过呢?你当时的心情怎样?有没有写一篇作文记下来?一千多年前,文化巨人苏轼也被雨淋过。他当时被贬黄州,有一次准备到沙湖买田终老,在回去的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不巧的是雨具被
2、先行的人带走了,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只有苏轼浑然不觉,并写下了一首词,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千古名篇《定风波》。二、自由诵读,初步感知:先找两个同学朗诵,再进行点评,然后听名家范读,注意节奏和轻重缓急。再大家一起齐读全词。1、翻译序中内容.2、让学生说说这首词作的大意。明确: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好似在招手欢迎我。回头望望刚
3、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却可过着平静安定的生活)。3.并简单概括诗的内容。明确: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景物和心境,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三、设疑自探:K词中苏东坡是怎样的一个人?2、本词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途中遇雨写起,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3、本词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思考词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举例说明。4、古今不同读者对此词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旷达之语”,也有人认为是“归隐之语”你的理解呢?四、自由展区:赏析诗句:K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2、一蓑烟雨任平生。3、归去,也无风雨
4、也无情。五、解疑合探:1、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雨中东坡一一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雨后东坡一一堪破人生晴雨的智者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气定神闲)、旷达乐观形象2、本词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途中遇雨写起,表现了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吟啸自乐的豁达心境,也暗喻词人在人生逆境中泰然自若、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的情怀。3、手法:明确:⑴以小见大⑵一语双关⑶情景交融4、旷达之语: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一蓑烟雨”也可了此一生;无论阴晴总会“归去”,是旷达之语。“归隐之语”:“吟啸”“徐行”,视
5、竹杖草鞋胜过鞍马,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归去”的一生中无所谓风雨阴晴,是归隐之语。六、赏析: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杖芒鞋诚然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走用它,怎么能比“骑马”还“轻”呢?“轻”,并不是他行走的“轻快”,而是他的心情“轻松”,是他乐观精神的一种体现。“竹杖芒鞋”本是草野百姓的装束,也是苏轼在黄州“半是闲人半是罪人”处境的体现。而“骑马”,是官者的形象,所以这一句,鲜明的表现了被贬苏轼的精神境界是超然的。2、一蓑烟雨任平生。——序文已说“雨具先去”,可这里为什么又有“一蓑”,前后不是矛盾吗?如何理解?“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一
6、个“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不矛盾。“一蓑”并不是实指。这里的“蓑”,可指苏轼的思想,精神风貌,包括他的才华。“我就是这个样子,管你个东南西北风。”“烟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政治上的风雨。作者申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气度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政治风雨的考验。现在所面临的政治祸难又算得了什么?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也体现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前面明明说“道中遇雨”,“已而遂晴”,可这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呀?明确:这是涉及到诗词中“风雨”的理解。共有三层意思,一指“自然
7、界中的风雨”,二指苏轼遭遇的“政治风雨”,三指作者“心中的风雨”,“也无风雨也无晴”,是指苏轼的内心没有风雨阴晴的差别,他不因天晴而喜,不因雨天而悲。他怀着一颗超然物外的心,按照自己预定的人生道路悠然前行。“归去”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归去”是否相同?苏轼他要归向何处?(1)、归朝廷。苏轼年少时接受的主要是儒家思想,这一点从他父亲给他们兄弟二人取名上就可以看出来。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因此在苏轼的一生中,都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归田园。他自己比较喜欢老庄的作品,不自觉也会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的无为非凡,又使他淡
8、泊名利。所以他每到一处,都能敞开胸怀,尽情走进深山,寻找一种解脱,在山水间淡泊名利,皈依心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