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三疑三探版

定风波三疑三探版

ID:39653926

大小:1.7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08

定风波三疑三探版_第1页
定风波三疑三探版_第2页
定风波三疑三探版_第3页
定风波三疑三探版_第4页
定风波三疑三探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风波三疑三探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定风波汶上一中郭玉亮明目标:1、认识学习本词的表达技巧。2、感悟苏轼达观的处世态度。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D:2011必修四苏轼鲍国安朗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流畅).flv初步感知---设疑1、翻译小序,概括小序的作用。2、复述词的大意3、简要概括上下片的内容初感知:上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下片: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上

2、片写冒雨徐行时的景物和心境,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设疑自探:1、词中苏东坡是怎样的一个人?2、本词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途中遇雨写起,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3、本词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思考词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举例说明。4、古今不同读者对此词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旷达之语”,也有人认为是“归隐之语”你的理解呢?自由展区:赏析诗句: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2、一蓑烟雨任平生。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1、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雨后东坡——堪破人生晴雨的智者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气定神闲)

3、、旷达乐观形象。设疑自探:本词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途中遇雨写起,表现了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吟啸自乐的豁达心境,也暗喻词人在人生逆境中泰然自若、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的情怀。2、情怀:即事感怀诗词鉴赏方法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鉴赏方法: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学方法:明确:⑴以小见大⑵一语双关⑶情景交融本词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词人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举例说明。3、手法:4、古今不同读者对此词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旷达之语”,也有人认为是“归隐之语”你的理解呢?旷达之语:风雨不定,依然

4、“吟啸”与“徐行”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一蓑烟雨”也可了此一生;无论阴晴总会“归去”,是旷达之语。“归隐之语”:“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归去”的一生中无所谓风雨阴晴,是归隐之语。自由展区:赏析诗句: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2、一蓑烟雨任平生。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1、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轻”,并不是他行走的“轻快”,而是他的心情“轻松”,是他乐观精神的一种体现。“竹杖芒鞋”本是草野百姓的装束,也是苏轼在黄州“半是闲人半是罪人”处境的体现。而“骑马”,是官者的形象,所以这一句,鲜明的表现了被贬苏轼的精神境界是超然的。2、“烟雨”

5、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政治上的风雨。作者申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气度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政治风雨的考验。现在所面临的政治祸难又算得了什么?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也体现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3、“风雨”的理解。共有三层意思,一指“自然界中的风雨”,二指苏轼遭遇的“政治风雨”,三指作者“心中的风雨”,“也无风雨也无晴”,是指苏轼的内心没有风雨阴晴的差别,他不因天晴而喜,不因雨天而悲。他怀着一颗超然物外的心,按照自己预定的人生道路悠然前行。“归去”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归去”是否相同?他要归向何处?(1)、归朝廷。苏轼年少时接受的主要是儒家思想,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

6、他热爱生活和人生。因此在苏轼的一生中,都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归田园。他自己比较喜欢老庄的作品,不自觉也会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3)、归佛门。自己取名东坡居士,和佛印等人的交往较密,可以看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也非常大。(4)、“归去”——回归自我精神家园。他汲取了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能够以儒家思想担纲,以道家思想养气,以佛教思想超脱。使得他在顺境与逆境的变更中,在入世和出世的交互中,在儒道佛的碰撞中,得到了融汇、统一,达到天趣洋溢,生机浩然,超然无景,自足完满的人生境界,以一种赏爱的态度去应对人生的风雨。陶渊明独善其身归隐田园,苏轼所归之处是一个使他敏感复杂的灵魂得以

7、安宁的精神家园。一次偶然的出行,一场自然的风雨,引发了穿越历史的人生感悟,豁达、超脱,这就是《定风波》,这就是苏轼。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1、这首诗叙写了什么事?描述了作者在清明幽静的雨后东坡悠然自得行吟一事。2、采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运用对比的手法,“市人”和“野人”“莫嫌”和“自爱”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