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极拳研究的新任务

和式太极拳研究的新任务

ID:46399865

大小:6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和式太极拳研究的新任务_第1页
和式太极拳研究的新任务_第2页
和式太极拳研究的新任务_第3页
和式太极拳研究的新任务_第4页
和式太极拳研究的新任务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式太极拳研究的新任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和式太极拳研究的新任务和式太极拳研究的新任务在纪念和兆元先生诞辰两百周年论坛上,我想谈谈和式太极拳研究的新任务。为什么要谈这么一个题目呢?我是这么考虑的,在纪念和兆元先生诞辰两百周年的时候,我们用以告慰和先生在天之灵的祭奠,应是市他开创出来的这一派太极拳在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现状;同时,还应该找出下一步要做什么?要研究什么?认识发展现状,是找出新的研究任务的基础,不断投入新的研究、拿出新的成果,是对武术先贤们最好的永久的缅怀。在和式太极拳发展现状方面,较为耀眼的是从太极拳赵堡架升华出和式太极拳,并以传统的和式太极拳为基础创编出和式太极拳段位标准。在新的研究任务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晚

2、清理学大家李棠阶遗文中有关太极拳史料的发现。一、从赵堡架到和式太极拳在武术用语中架”与“式”,有时有着相通的含义。例如“架式”O架就是“式”,式就是“架”o但也有着不同的概念。例如,用“架”字,作为“套路”的别名。由宽大舒展的动作串组成的套路,称为“大架”:市小巧紧凑的动作串组成的套路,称为“小架”;更为广泛的用法是把练套路,称为“练架”、“盘架”O在武术用语中,“式”与姓氏连用时,具有“家”、“派”的特定含义。太极拳系中使用尤为广泛。例如杨式太极拳,也被称为杨家太极拳或杨派太极拳。显然,与姓氏连用后的“式”字,其含义被引申拓展为专指拳技体系的用语了。和兆元的太极拳,师承于陈清平。和兆元是

3、陈清平的大弟子。这一系太极拳初传时期主要在赵堡流传,被本地拳家称为赵堡架、赵堡街架。直至1982年出版的顾留馨先生著《太极拳术》第九章《太极拳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仍写为:“(陈)有本的门徒族侄青萍,也创造了一套架式,小巧紧凑,动作缓慢……因为青萍赘婿于赵堡镇,遂在那里教拳,所以乂称赵堡架”O“赵堡架”这一称谓,将和传太极拳仅仅框定为一个套路,而不是一个体系。随着此系拳技的普及,人们对她的认识不断加深、加广。这才发现,早在上个世纪中期,此系传人已将和传太极拳称为和氏太极拳。谈到这里,先要就和兆元之师的名字插上一句话,或者说伏下一笔。在顾留馨先生著《太极拳术》中写为赵堡镇陈青萍,在同一书中收

4、录的李亦畲作于1881年的《太极拳小序》手稿中写为“陈姓名清平”。到底应写为何字?后面再谈。回到止文来说,能不能在太极拳拳种中口立为一“式”,不是木系传人说就可以了。需要经过一定标准的衡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中国武术协会曾为评审拳种流派,制定出了“源流有序,拳理明晰,特点突出,自成体系”十六字标准。用这个标准衡量和传太极拳,我们发现:和传太极拳源流有序:以和兆元(1810-1890)为笫一代,兆元传授儿子润芝、勉芝、敬芝、慎芝等为第二代,其孙庆喜、庆台等得传是为笫三代。1928年起,和庆喜走出赵堡、走出家族,传郝玉朝、郑锡爵(佰英)、郭云、柴玉柱、刘世英、郑悟清、李俊秀、郑瑞等。为此系太

5、极拳一步一步地传到全国各地并传到海外奠定了基础。目前,此传绪已传至第六代、第七代了。和传太极拳拳理明晰:在和氏传人中第一代的和兆元、第二代的和敬芝,第三代的和庆喜等都有拳论传世。第六代的和有禄汇辑祖传文献、总结族传技理和自己的实践心得,编著出版《和式太极拳谱》,阐释了三直(头直、身直、小腿直)、五顺(顺身、顺腿、顺手、顺脚、顺意)、明三节、知六合等和传太极拳的技法理论。和传太极拳特点突出,从技术上看,就拳架而言,和氏家传拳架的劲力,较近邻陈沟的陈式拳架显得柔和;其动作幅度,不如发祥于北京的杨式拳架那般宽舒,也不象崛起于永年的武式拳架那样紧凑,亦不似后起的孙式拳架那么灵巧……这些比较展示出了

6、和式拳架的特点。此外,在训练技击技能的对操练法中,和氏练法称为“吃啥还啥”,即对手用什么动作进攻我,我就用什么动作冋击对手。这是和传太极拳与众不同的练法。从拳论方面看,该系拳谱中将《九要论》作为经典拳论,列于诸篇z首。而其他各家太极拳论中尢此文,包括陈鑫编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未收录此文。新近出版的陈氏太极拳谱,收有此文,但其位置低于《拳经总歌》等,未被置于首篇。其次,在和传太极拳用语中,有着“要啥给啥”、“不贪不欠”、“差米填豆”、“彼无力,我亦有力”、“引净落空”等,不同于甚至是相悖于常见太极拳拳论的用语。独具特色的拳架、练法和技法理论,构成了和传太极拳体系。清晰的传承源流和日益增多

7、的传习群体,说明了此系拳技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总Z,用屮国武术协会制定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特点突出,自成体系”十六字标准衡量和传太极拳,可以称之为“和式太极拳”O基于和式太极拳自身的发展和众多的传习人群,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协会审定发布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邀请和有禄老师担任执行主编,编制了《和式太极拳教程》作为和式太极拳的段位技术标准。二、晚清理学大家李棠阶遗文中有关太极拳史料的发现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