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10035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8
《和式太极拳教学训练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和式太极拳教学训练方法研究来源:作者:点击:59发布时间:2011-03-09双击鼠标滚字体:[大中小]一般太极拳的基本教学步骤:第一步,先教基本架势,手法步法,使学生建立明确的基本动作概念:第二步,进行分段教学,套路与单式动作同时进行,初期以套路动作为主,单式动作为辅,后期在巩固套路的同时,以改善动作为主。这只是个笼统的说法,大致的概述了太极拳教学的一般步骤。依我看来学习和式太极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明确和式太极拳的特点 和式太极拳除具有其他一般太极拳的特点外,又有自身的独特之
2、处,归纳起来为合、顺、中、平、轻、柔、圆、活八个方面。 (一)合 “太极为浑圆之一气,怀阴阳之合聚。技理相合,太极真谛”。和式太极拳练习时要求周身上下、表里、处处相合,使周身之劲融为一体。和式太极拳不仅在技法上强调“合”的重要性,而且在编排上要求体用一致。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为一,拳架怎么练推手就怎样推。 (二)顺 “招法内劲圆为宗,顺遂轻灵刚柔用。习拳之道多留心,神敛体松法自然。”习练和式太极拳要求做到五顺:顺身、顺腿、顺手、顺脚、顺意。手去身顺之去,腿去脚顺着去,顺脚时以脚后跟为轴,摆脚
3、尖随势而动。形顺气自顺,气顺周身顺遂。气以直养,经脉畅通,自可达到健身与养生的效果。 (三)中 “不贪不欠,不即不离。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这些理论都强调了中正,居中才能中正。和式太极拳行拳走架,要求身体不前俯后仰,不左右歪斜。上自百会、下至会阴形成一条直线。和式太极拳有耍拳如坐轿之说,不论拳势的进退侧移,身体始终像静坐一样端正不偏。行拳走架要“求中”,意念要“守中”,技击要“用中”。起于中,落于中,攻于中,守于中,守己在中,取彼也在中。 (四)平 “耍拳宜心平气和,松身敛神。身法以中平为宜
4、。”运动时以手平衡姿势运转,在行拳走架时,两手要相吸、相系。两手之间、两脚之间、手脚之间、身手之间似有无形的绳线牵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动作以圆或弧线的形态使身体的左右、上下、内外协调运转,让拳架动作紧凑圆活,形成身体各部分运动时阴不离阳、阳不离阴、此消彼长、和谐妙合的动态平衡。两肩平、头平、心平。心平能气和,气和身自平稳,身不散乱。 (五)轻 “轻,极轻,极轻则极灵,用气则滞。学者用功,身法运转要像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在空中迎风飘荡那么轻灵自然。此喻甚当,应切切深思”。轻则灵,心静意灵
5、,表现出来身体的轻灵。灵则巧,步子轻灵进退自如。身法轻灵,则转侧纵横无不随心。起手轻灵,则听劲如秤之准确,加一羽、落一蝇就会随机而动。轻巧灵便才能步入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随心所欲的境界。太极拳轻灵柔和的运动使身体各部分协调均衡,故太极拳能调养气血,陶冶性情,达到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气血顺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六)柔 “以柔中求刚为目的,以轻灵自然为原则”。和式太极拳强调柔是刚的基础,柔又能克刚。由松入柔,柔不是目的,是起劲化力的手段。通过松柔自然的盘架,除去后天拙力,从而生出自然之劲,这是化僵为
6、柔,积柔成刚。有心求柔而无意得刚,正是太极拳无为之为的辩证结果。 (七)圆 “一圆即太极。击左左空,击右右空,如充气而圆,无处受力”。圆是太极之象,圆是活的基础。和式太极拳素有“圆太极”“步活圈圆”的说法。行拳走势,以圆为宗,手划圆、身行圆、步走圆,内劲圆转。周身协调配合,肩、肘、手、胯、膝、足、躯干都作圆、或弧形或抛物线的转动或滚动,形成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浑身都是圈,圆转连贯。 (八)活 “浑身一气如轮子圆活,虚实转换旋化随势。身如活蛇,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和式太极拳步法灵活,进必
7、跟,退必随,步运身行,能进能退。松关节柔经络,使周身四大节、八小节节节贯穿,屈伸折叠灵活自如。故活在意,活在步,活在节,身灵手敏,活泼自然,粘连黏随,急应缓随,毫无滞机。 太极拳的论述中多灵活、圆活、柔活并用。和式太极拳轻、灵、圆、顺的特点形成了活泼自然的特色。用意则活,用力则滞,神意活泼,手足灵活。 二、其次,采用分解教学法学习和式太极拳 在理解了和式太极拳的特点后再学习套路,能使练拳者少走很多弯路,能够很好的区分动作与其他拳的区别,注意细节动作的习练和练拳风格的培养。在进行分解教学时应注意
8、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武术基本功的练习 练习太极拳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而太极拳这个项目又是对身体协调性要求很高的,故身体素质的好坏很重要。现代社会有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固然重要,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不管干什么事都是不行的。要想学好太极拳,必须有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而提高身体素质的途径就是练基本功。 坚持练习基本功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自身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柔韧性及弹跳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