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08621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教学论文】浅论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法【教师职称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法新一轮课程改革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它要求采取新的理念和价值观来授课。“回归生活叩勺教育理念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的共同追求,“回归生活"也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木理念。理念的变化耍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大的变化。这里仅就思想品徳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化来分析和探讨。一、课程目标的选择应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长期以来,我国屮小学课程口标单一,课程口标指向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这种课程廿标缺乏对生活的正确认识,缺乏对学生的认识,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情感、心
2、理,或者说没冇认识到学生是作为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屮的人而存在,因而就无法满足学生生活的全部要求,甚至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天性。道德教育要冋归生活,最为重要的是课程口标的选择要面向生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明确提出道德教育是为学生在生活世界创造条件,关注学生的品德的养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新课程总目标的选择上,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基本问题为依据,坚持从初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与国情教育等内容,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思想品
3、德健康发展的培养廿标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时代特征与生活气息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所需耍的健康心理品质、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并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放在首位,促进学生的主休性价值得到体现。新课程目标在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与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追求,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二、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往的课程内容受理想主义与工具主义的影响,强调道徳认知,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的情感、
4、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为基础,外延宽广,涵盖齐全,重视理想教育,存在着高、大、空的情况,与学生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相脱离,不利于道德教育的有效性的充分发挥。新课程内容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为基础,删除了与学生的成长关系不太密切的内容,女口,将“社会发展简史"调整到“历史"或“历史与社会”中去,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容,在对当今生活的全而理解上,精选与学生的生活、成长与发展冇密切关系的知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5、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口己,以帮助学生改善心理品质与个人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面向学生的交往生活,关注指导学生的交往,教给学生冇关交往的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使学生在生活中能与他人、集体和谐相处;3.引导学生认识并关注在生活屮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关注社会、国家的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各种社会生活;4.引导学生学习基木的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与未来生活的交往做准备。通过几个方面的学
6、习,目的在于通过增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大品德培养的力度。三、课堂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得到发展评价的改革是木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以往的评价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重视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此次评价的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评价为发展服务,帮助“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J新课程标准以发展性评价为课程评价基本理念,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品德的发展、提高的过程。[2]新课程标准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评价的过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观察
7、、描述性评价、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但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徳发展过程的评价。多元主休参与、多种评价方法运用的评价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交往进行全面的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家长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冇利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过程进行公止、全面、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反馈,不断地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在生活与学习屮促进学生思想品徳的发展。四、提倡的学习方式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基本生活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在人的
8、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以传授一接受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很大程度上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