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英汉语篇衔接对比研究衔接是语篇的重耍特征,也是翻译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文参照Halliday和Hasan对衔接手段的划分,对比了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通过举例探讨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翻译句子,分析如何通过注意语篇衔接手段提高翻译水平。语篇衔接翻译形合意合英汉两种语言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英语重视“形合”,而汉语重视“意合”。这一点美国翻译学家奈达(1982:16)早就提出"・・・SofarasEnglishandChineseareconcerned,themostimportantdifferencel
2、inguisticallyisthecontrastbetweenhypotaxisandparataxis^(“就英语和汉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本文将以Halliday和Hasan关于衔接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屮出现的课文实践材料,对比分析英汉句子结构在语篇衔接中的差界,旨在提醒人学生在英汉互译时应掌握英汉语言的各自特点,注意策略,提高语篇翻译的质量。一、英汉句子的主要特征英语注重形合,是因为它是一种以综合型为主要特征的语言。综合型语言指主要通过词汇本身的形态
3、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性、数、格、时、语态等。它常常采用表示连接意义的词语和结构來表示语言中结构与结构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而汉语重意合是因为它是一种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而分析型语言是指语言中的语法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词汇自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完成。英语在选择词语,造句子及语篇上经常使用形合手段,这些手段包括使用介词,关系词和连词来实现句子的连接。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英语中频繁的使用介词是英语衔接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如up,along,towards,of,to,in,on,above等都是常见介词
4、。而关系词和连接词使用的也比较多,英语主要关系词是which,that,what,how,when等,主要连接词是and,or,yet,unless等,但在汉语中却较少使用这类词。在英语中也综合运用了虚词包括介词、冠词、连词、感叹词,这些都是英语形合的重要特征。二、英汉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对比1•照应(reference)“照应”指的是“语篇屮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胡壮麟,2005:180)。照应通常是由代词来担当的,英语语篇中的代词往往是不能省略的,而汉语就常常被省略。请看下面从大学英语教材中选择的
5、例句:A.ThefirsttimeIsteppedinsidetheLane'shouse,Icouldtellitwasdifferent.(21世纪大学英语课文)这些水果已经放置了很久,再买些新鲜的来吃吧。在句子A中,it起到了衔接的作用,是照应词。句子B中并没有出现照应词,但是在实际的理解中,“再买些新鲜的”之后则省略了水果,读者可以通过理解得知。那么省略的“水果”也是空缺的照应词。2.省略(ellipsis)与英语相比,汉语句子更加注重表意的完整性,汉语中的省略显著多于英语。英语屮的省略多存在于对话屮,
6、一般句子主语省略较少。因为英语句子造句原则是主语和谓语缺一不可,其依据是主语加谓语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命题的形式逻辑观点。A.“Whynot?!”MizLaneaskedwhenImentionedlearningthecello.“Whynot?!”shedemandedwhensheurgedmetotakecollegepreparatorycoursesinsteadofvocationalclasses・(21世纪大学英语课文)B.谷子地是孤儿,(他)没爹没娘,(他)被干活的农民捡了去,给(他)点饭吃,(
7、他)就活下来了。(电影集结号台词)英语是形合语言,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避免重复,那些通过语境就很清楚的屮心词经常被省略。比如例句A屮,作者省略掉了“whynot"后面莱恩女士要说的话,但是莱恩女士要说的话,读者都是可以领会的。而在汉语中,却要省略代词以达到强调或排比的作用。3•替代(substitution)替代是一种避免重复的连接上下文的手段。在英语中主要有三种替代现象: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同理,替代词也分为名词替代词、动词替代词和分句替代词。此外还有状语的替代。A.Thechilddoesn
8、'tlikethisbook・Showhimamoreinterestingone・(one二book)B.我毕业去了黑龙江科技学院做英语老师,小李也是这样。从这两个例子上可以看出,英语中的替代是显性的,而汉语的替代则是隐性的。英语常常用连接词替代前一分句并将两个分句连接,具有修辞上严密的逻辑性。而汉语在表达屮表现出-•种少用或不用连接词的趋势,表达上富有弹性,许多逻辑关系靠意义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