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83778
大小: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整合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整合策略摘要: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這與近幾年高考的能力要求是一致的。新課標和新課改思想的出現引起瞭高考命題的相應變化,而新課程、新教材、新考試模式需要新觀念,歷史教師如何面對課程改革、教材改革,明確新的教學思想,尋找符合高考模式的新方法和新視覺,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認為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歷史教學的整合的模式有助於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適應新的高考要求關鍵詞:研究性學習;課程改革;新課標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X8
2、(2011)-12-0-02一、更新教學觀念,將研究性學習的理念與日常的教學實踐相統一歷史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特定的歷史問題(或專題、課題),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獲取材料,以類似科研的方式主動地獲取歷史知識,解決特定歷史問題的學習活動。中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在課程改革的過渡階段,學科教學依然是重要的,它仍然處於主體的地位。因此,在開展有效的接受性學習的同時,把研究性學習方式滲透到中學歷史課上,在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切實可行的這種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許多差異。傳統的中學歷史教學偏重於將教學內容以定論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學生被動地記憶、吸收、消化,這種方
3、法隻著眼於學生對一般歷史知識和結論的掌握,不利於學生在新的情景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分析特定的歷史現象,解決新的歷史問題。而在研究性學習方式和歷史課程教學相結合的模式中,學生要始終處於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的主體位置。歷史課程教學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隻是死記硬背的內容,而是為學生獲得某方面知識提供瞭必要的學習資料,他們既要消化、吸收,又可以在此基礎上拓展教材的內容;對教師而言,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科知識,還要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將所學知識加以綜合應用與實踐的機會,這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開發學生的潛
4、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二、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歷史教學的整合的教學案例(一)深挖教材,將接受式學習與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分工協作”模式是指教師為實現一定的教學任務,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或小組之間開展合作探索、共同討論,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的一種活動。運用這一模式的目的: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共同探究、合作解決問題,培養人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與同伴密切合作,加強團隊意識。在小組活動中搜尋歷史證據,提取事實信息,通過闡述形成歷史知識,再綜合分析與辯證評價產生歷史智2010年12月,發生延坪島炮擊事件,朝鮮半島局勢緊張。剛好講到專題九《當今世界的
5、多極化趨勢》。課後有一“自我測評”題「假設你是一位新聞記者,請結合近期發生的某一重大國際事件,寫一篇新聞報道,舉例說明兩極格局結束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表現。”此題有一定難度,我讓學生分成正反兩方辯論:朝鮮半島是否會爆發第二次戰爭?學生們十分踴躍,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對朝鮮半島的局勢演變能談出自己的看法,並能舉出一些事實支撐自己的論點。以歷史內容為主題的辯論是在對歷史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圍繞一個歷史“辯題”,由主持人、評委、觀點對立的雙方和觀眾參加的一種歷史學習與探究活動。通過辯論,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認識歷史,提高搜集信息、口頭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將已掌握的
6、歷史知識用辯論的形式再加以拓展、深化,需要詳實的資料和詳盡的準備。歷史主題的辯論會既需要辯手緊扣題意、針鋒相對、力陳己見,又需要大傢都參與到活動中來,發揮各自的作用。分工協作模式還有辦歷史手抄報,撰寫社會調查報告等等(二)根據高中歷史教學的內容來選擇研究的課題如何根據高中教學的內容來選擇研究的課題呢?一般地說,我是把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點作為研究的課題。這樣做,一方面更有助於學生掌握書本中的重點,解決書本中的難點,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對研究的課題具有一定的背景性知識,有利於瞭解和把握課題所涉及的歷史事實。例如,我根據高一教材內容,設計教材拓展性研究。
7、歷史事件評價課題有: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義和團運動、新文化運動、抗日戰爭中兩個戰場的關系、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與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歷史人物課題有:洪秀全、曾國藩、李鴻章、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陳獨秀、張學良等。我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有關的歷史讀物,收集相關的材料,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和研究。學生也可以根據主課題的內容,聯系自己的愛好、興趣和能力,提出子課題。盡管學生研究的“成果”是對所搜集的信息材料的加工整理,其結論是對已有學術成果的認同或復述。但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