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48570
大小:6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对教师角色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师专业化运动的蓬勃发展,教师的加色转换问题成为教育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不同的研究者从各口的视角出发来阐述教师角色观,取得了比较丰富的认识。例如,基于“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研究认为,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和成人学习者;也有研究者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出,教师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因材施教者。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几种教师角色的认识。关键词
2、:教师角色;认识一、概念界定教师介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教师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待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际的角色,二是教师的期望角色。①“教师角色,指教师勤学习,善劳动,诲人不倦,和颜悦色,师生无间;教学大方,语言简练;公正直爽,慎思明辨;宽厚、慈祥、幽默、坚强。”②“教师角色指,教师在社会上的角色地位,以教师为职业的人,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品德行为的指导者;不仅是学知识的导师,而且是做人的榜样/③这三种概念,
3、分别从不同层次上对教师角色进行了界定。第一种概念,强调教师如色是一种期望中的行为模式,并对其分了类;第二种概念则注重身为教师,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第三种概念则认为教师角色是关于教师如何教书育人的一种社会期望。二、对儿种教师和色的认识1•合作者。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打破专业个人主义的局限,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课程专家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一个具有主体性、开放性的合作型教师集体。教师必须与学生的监护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共商教育问题。在新课程屮,教师冇责任对家长解释新的概念、解释教育工作者
4、的行动意图,教师有义务向社区的成年人说明将耍进行的变革,以便为学生创造更完整的教育环境。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个性,教师独立地完成教学任务,很少与其他教师在业务上进行交流。新时期的教学,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整体,强调各方面教育相一互渗透、协调发展,要求各科教师、各方面教育力量相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和项目活动,教师指导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大: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各种技能技巧、研究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知识和技术等。因此教师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対学生的所有
5、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专家合作,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因此,每一名教师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专家等一起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2•促进者。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
6、必须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个性发展的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教师更应注重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境激趣、积极旁观、心理支持、及时激励、培养自律、体现主体。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主要表现为: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互动、交流、宽容、接纳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
7、自己的过失或错误。3•开发者。新时期,创新已不再是一种高要求,而是教育的普遍目标。如果教师还像以前一样照木宣科、“死教书、教死书”,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仓慚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学生的创造性与教师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增强教育创新意识,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新时期,教学过程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成为了课程内容持
8、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师不再孤立于课程之外,教师的教育实践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开发的过程。如此一来,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课程的忠实实施者,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对于教师来说,首先,应该具冇课程资源意识和观念。要意识到教材不是惟一的学习材料,教师不是惟一的教学源泉,课堂不是惟一的学习场所;其次,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开发、利用校内外图书资源;要充分利用自然教学场景;要利用网络媒体的信息资源;要充分利用学生、家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