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

ID:45868981

大小:1.84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11-18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_第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_第2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_第3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_第4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不懂。”船夫说。“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更不懂。”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不会,不会!”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寓言故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习内容: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探究活动1(P42)辩证唯物主义杜威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本能有本

2、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1)(2)(3)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客观物质性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①②③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含义二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三实践与认识关系一、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体性质对象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

3、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体自然界人类社会非纯主观活动直接现实性对照概念,判断以下是不是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2、狗熊表演?3、工人做工?小结:实践的主体:4、学生学习5、老师教学6、修建三峡水利工程7、“争论克隆人”小结:实践的对象:人客观事物理解实践概念及实践形式教师讲课P4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工人做工农民种田牧民放牧渔民捕鱼演员表演司法人员办案科学实验(1.生产实践)(2.处理社会关

4、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二:实践特点结合《愚公移山》的例子,概括实践的特点▲实践的三要素(主体、手段、对象)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小结:实践的特点①: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终将二山移走。愚公为什么要移山?(为方便出行)愚公移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小结:实践的特点②:愚公移山是这样回答别人的劝告的:即使我的儿子死了,还有我的孙子,孙子死了还有我的重孙……(数代人的努力)愚公移山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移山的工具也需要他人提供;说明实践具有社会性。移山的形式、规模、水

5、平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小结:实践的特点③: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999年,神舟一号,首次天地往返。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2005年神舟六号,多人多天。2008年神舟七号,首次出舱。2011年神舟八号,太空之吻。“神舟之路”如何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主观能动性B.实践的客观物质性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牛刀小试情景一:SARS:主要是指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

6、道传染病,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思考:1、2003年初期,我们是如何去认识SARS?2、对SARS的认识可以从其他人那里听的,可以从书本了解到,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学到,那可以证明认识的来源是多个,对吗?为什么?结论: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思考:既然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那么每个人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认识吗?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不会游泳怎能下水不下水,怎能学会游泳情景二: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产生发展抗病的需要——推动医学的产生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需要——推动天文学产生发展

7、;战争的需要——推动《孙子兵法》产生;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产生。结论: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006年8月,国家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为“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质疑;二是借助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如何证明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人的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证明,认识对象本身也不会“自言其明”。黄鼠狼不会说“我不是专门偷鸡吃的”,鸡也不会说“我常常被黄鼠狼吃。

8、”。那么,谁能检验这些认识正确与否呢?结论:实践是如何检验认识的?(在课本上找出相应表述。)●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情景三: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不起,冤枉你了,狼哥哥!没关系!主体实践客体判断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