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教)-1

【同步练习】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教)-1

ID:39953482

大小:18.9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5

【同步练习】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教)-1_第1页
【同步练习】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教)-1_第2页
【同步练习】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教)-1_第3页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教)-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选择题1.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3、2016年,北京科技大学组织416支团队、4412名大学生、213名指导教师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足

2、迹遍布全国及12个境外国家和地区,众筹募集70余万元爱心物资与图书,完成各类公益实践活动300余项。下列有可能发展在其中的实践活动有(  )①参与当地环保实践 ②相互交流实践经验 ③运用科技支农 ④撰写暑期实践报告A.①③   B.①②C.③④   D.②③4、孟德尔是遗传学之父,近代生物学的奠基人。1856~1863年,他用了整整8年,用豌豆作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他一丝不苟地撒种、培土、浇水、人工授粉、观察、统计……种植了几千株豌豆,数了近三万颗豌豆种子,最后终于发现了孟德尔遗传定律,揭示了生命遗传的奥秘。材料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只有亲

3、身参加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C.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D.实践总是借助于一定的工具完成5、“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动力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6、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  )A.认识的重要来源B.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类认识的目的D.检验认识的标准◆主观题7、

4、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学雷锋活动进行部署。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学雷锋活动的部署要求,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开展以学雷锋活动为重点的道德实践活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省委宣传部等单位决定以“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组织开展新一届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有关知识,分析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开展以学雷锋活动为重点的道德实践活动的合理性。◆答案和解析1、C解析:题干中的“思考”“有计划”便能表明实践具有能动性,A、B、D三项与题意不符。2、D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

5、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A项否认了间接经验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B项谈的是能动性,而题目强调客观实际与客观条件的决定性,与题目不符;C项否认了认识的来源是实践,是错误命题;D项尽管没有准确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说明了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唯一符合题意的选项。3、解析: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属于主观性的活动,不是社会实践活动。4、解析:题干材料中孟德尔通过观察、统计发现了孟德尔遗传定律,揭示了生命遗传的奥秘,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A项符合题意。5、解析:“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强调认识的目的在于用于实践,实

6、践是认识的目的,因此A项说法正确。6、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材料中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形成了人类环境科学,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7、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首先需要依据设问确定知识限定。将理论与材料有关信息结合组织答案即可。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广大青少年只有投身学习雷锋的道德实践才能真正体会雷锋精神的内涵。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道德实践中雷锋精神会不断得到发

7、展与丰富。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广大青少年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体会雷锋精神是不会过时的,并认同、弘扬雷锋精神。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让雷锋精神走进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