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教系统改进的研究

高校学生评教系统改进的研究

ID:45612681

大小:143.3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15

高校学生评教系统改进的研究_第1页
高校学生评教系统改进的研究_第2页
高校学生评教系统改进的研究_第3页
高校学生评教系统改进的研究_第4页
高校学生评教系统改进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学生评教系统改进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学生评教系统改进的研究摘要本文是研究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系统问题,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十项指标的权值,并给出了一个新的评教分数的计分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本文亮点在于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数学模型。首先,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充分考虑每个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并把贡献按权值进行分配;通过层次分析法中的归一化处理,得到两两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的定量描述,从而解决不同指标间的差异。其次建立模糊综合评教模型,输入一组专家(同学)的模糊评价,通过最大隶属度原则把模糊评价输出为综合评价。最后本文在难易程度

2、不同的课程下(在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卜•进行评价),得出同一教师的综合评价,发现其在不同课程卜•的综合评价均相同。于是得出结论,该模型的确能解决不同课程难易程度带來的对总体评教的影响。因为一个教师的综合教学质量并不应该在不同的课程下得到变化较大的评教。因此本文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不同课程难易程度带來的差界。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归一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例分析一问题重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评教”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管理手段,也逐步被采用,并且取得了

3、一定的效果。学生评教是学生结合n己的感受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其u的是凸显学生在高校教学屮的地位,也是学生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个人权益的途径之一;同时让教师能及时了解自己教学的优点、弱点及不足,进行自我完善,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来源。目前绝人多数高效都采用了网络评教系统,其具体评教方法是学生对其任课教师按每个固定指标评分,分值为1〜10分。不区分具体课程,将该教师的所有学生在每项内容上的评分作简单的算术平均即得到单项分值,将十个单项分值直接求和即得到最终的评教总评分。但是此计分

4、方式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不同指标的差异带来的评价不实。2.不同课程的难易程度带来的评价不公。本文根据背景资料,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研究了以下问题:设计一种更加合理的评教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有效改变指标间的差异和课程带来的差异对总评分数的影响。二问题分析问题要求我们建立新的评教分数的计分方法来解决不同指标的差异以及不同课程难易程度对总体评教的影响。2.1原模型的缺陷题H所给的评教模型Z所以会出现弊端一,是因为其模型是基于其计分方式是对10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所得的平均值作为评价的量化指标,并默认这10

5、个指标对总体分数的贡献是一样的,即权重都是o.i.这种模型并没有考虑的指标间的羌异使得有些指标的加权均值并不能反映实际状况,比如对于指标E(教学方法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I(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此类受主观感受影响较大的指标,加权平均的思想并不是一种合理的定量方式。并但在现实屮,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对10个指标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也就是10个指标的权重是不一样的。同理,弊端二产生的原因也是因为其原来的计分方式带来的,因为不同的课程难易程度不同,如果只是简单地以1-10为等级进行打分,然后求其平均

6、值,必然会使得同学在评价难的课程时普遍打低分,使得其总体平均分也较低。而对易的课程普遍打高分,使得总体平均分也较高。比如一个本來很优秀的老师在较难的课程中得到一个较差的综合评价。这样的计分方式使得不同难易程度课程的评价结果不实,使得教评产生不公平。2.2问题解决思路对于教师的评价不应该绝对化,不应该用孤立的标准去量化计算,而应该用一定的对比与参照,否则单纯的一个数值结果很难为评估其教学质量提供直接的帮助。鉴于此,木文摒弃原来的计算分数的方法,尝试建立-•个新的星化评教模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7、。为了解决不同指标间的差异,本文尝试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用层次分析法把每个指标进行分类,然后两两比较求出指标间的相对关系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了隶属度函数量化十个指标的模糊关系,使得对十个指标的评价能做出定量化表达,从而解决不同指标间的差界带来对总体评教的影响。对于弊端二,在模糊综合评教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分类,然后在不同课程下确定不同的正互反矩阵从而确定各人类的权重,通过归一化处理,从而解决弊端二不同课程难易程度带来的对总体评教的影响。三模型假设1、所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过程不带任何

8、感情色彩,均能做出实际客观的判断。2、每个学生的评价能力没有差异。3、学生均来自同一专业背景4、假设不存在不参加测评的学生,所有学生均参加测评,月.填完所有的项日。符号说明Xi第i个因素。xr,x2,x3,忑分别表示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内容Qij抡•和禺对上层冃标的影响比A正互反矩阵的最大特征值CI矩阵的-致性指标;RI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指标CR一致性比率;CR二CI/RIR准则层的单因索评价炬阵;Bi正互反炬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