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开放探究型问题(精编)

几何开放探究型问题(精编)

ID:45579064

大小:372.2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5

几何开放探究型问题(精编)_第1页
几何开放探究型问题(精编)_第2页
几何开放探究型问题(精编)_第3页
几何开放探究型问题(精编)_第4页
几何开放探究型问题(精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几何开放探究型问题(精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开放探究型问题开放型试题重在开发思维,促进创新,提高数学素养,所以是近儿年中考试题的热点考题。观察、实验、猜想、论证是科学思维方法,是新课标思维能力新添的内容,学习中应重视并应用。一、条件开放例1・(05年梅州)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0是它的中心,E、F是对角线AC上的点。AB(1)如果,则△DEC竺△BFA(请你填上能使结论成立的一个条件);(2)证明你的结论。分析:这是一道探索条件、补充条件的开放型试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假设结论成立,逐步探索其成立的条件。角度: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

2、的判定解:(1)AE=CF(0E=0F;DE丄AC;BF丄AC;DEZ/BF等等)(2)•・•四边形ABCD是矩形,・・・AB二CD,AB〃CD,ZDCE=ZBAF又TAE二CF,・・・AC—AE二AC—CF,AAF=CE,AADECABAF练习一:1.(05年黑龙江课改)如图,E、F是E1ABCD对角线BD上的两点,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2、(05年金华)如图,在厶ABC屮,点D在AB上,点E在BC上,BD=BE.(1)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EA竺ABD

3、C,并给岀证明.伤〈添加的条件是:・证明:(2)根据你添加的条件,再写出图小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只耍求写出一对全等三角形,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不必写出证明过程)3、(05年玉溪)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D=CD,AB

4、、猜想、论证的方法求解。例2、(05年长沙)己知点£十在4ABC的边AB所在的直线上,且AE=BF,FHEGAC,FH、EG分别交边BC所在的直线于点H、G.⑴如图1,如果点E、F在边AB±,那么EG+FH=AC;(2)如图2,如果点E在边AB上,点F在AB的延长线上,那么线段EG、FH、AC的长度关系是;⑶如图3,如果点E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点F在AB的延长线上,那么线段EG、FH、AC的长度关系是:对⑴⑵⑶三种情况的结论,请任选一个给予证明.角度: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平行线

5、、分线段成比例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2)线段EG、FH、AC的长度的关系为:EG+FH二AC(3)线段EG、FH、AC的长度的关系为:EG—FH二AC证明⑵:如图2,过点E作EP//BC交AC于PVEG//AC,四边形EPCG为平行四边形・・・EG二PC•・・HF//EG//AC・•・ZF=ZA,ZFBH=ZABC=ZAEP乂JAE二BF・•・ABHF9AEPA・•・HF=AP・•・AC二PC+AP二EG+FH即EG+FH二AC.CFGF练习二1、(05武汉)如图1,AB是。0的直径,AC是弦

6、,直线EF和©0相切于点C,AD丄EF,垂足为D。(1)求证:ZDAC二ZBAC;(2)若把直线EF向上平行移动,如图2,EF交于G、C两点,若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这时与ZDAC相等的角是哪一个?为什么?图1图22.(05包头)如图1,OOi与002都经过A、B两点,经过点A的直线CD1^00.交于点C,与002交于点D。经过点B的直线EF与00】交于点E,与(DO?交于点F。(1)求证:CE〃DF;(2)在图1中,若CD和EF可以分别绕点A和点B转动,当点C与点E重合时(如图2),过点E作直线

7、脈〃DF,试判断直线MN与OOj勺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05四川)己知:如图,E、F分别是UABCD的AD、BC边上的点,且AE二CF。(1)求证:AABE竺ZCDF;(2)若M、N分别是BE、DF的中点,连结MF、EN,试判断四边形MFNE是怎样的四边形,并证切你的结论。4、(05黄冈)如图,已知的弦AB垂宜于胃径CD,垂足为F,点E在AB上,且EA=EC。(1)求证:ACLAE・AB;(2)延长EC到点P,连结PB,若PB=PE,5、(05枣庄)如图,(DO】和(DO?外切于点P

8、,直线AB是两圆的外公切线,A,B为切点,试判断以线段AB为直径的闘与直线0©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6、(07)已知:将一幅三角板(RtAABC与RtADEF)如图⑴摆放,点E、A、D、B在一条直线上,且D是AB的中点,将RtADEF绕点D顺时针方向旋转角a(0°{a<90°),在旋转过程中,直线DE、AC相交于点M,直线DF、BC相交于点N,分别过点M、N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G、IL(1)当0=30。时,如图(2),求证:AG二DH;(2)当Q=60。时,如图(3),(1)中的结论是否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