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省赛课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2单元 6变色龙》 第1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 变色龙 在世界文学长廊里,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已为人们所熟知,成为现实生活中某些善于察言观色、投机钻营的人的代名词。 《变色龙》是一篇以趣味性故事展开,介绍变色龙的文章。作者借用一次摘四季豆时的所见、所闻,引领我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揭开变色龙的奥秘。文章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课文以叙事方式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变色龙的捕食、变色龙如何变色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中端详变色龙是全文的重点。作者端详到了变色龙的什么呢?三个方面:变色龙外貌怪、捕食快、变色多。 本文写作特色非常鲜明,运用描写、叙事等手法形象地把变色龙呈现于读者的眼前。
2、文章语言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对动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从而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4.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同桌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
3、悟环节,采取默读、合作、交流、研讨、批注和有感情朗读的方式,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了解变色龙。 【教师准备】 1.搜集和变色龙有关的资料。 2.本课的ppt课件。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 2.预习课文。 2课时。第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
4、其实”造句。 【难点】 初步学习领会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令众多妖魔鬼怪望风而逃。那么,你知道他最重要的本领是什么吗?(七十二般变化。) 师:不错,正是因为他拥有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才使他战胜了诸多磨难。其实,在自然界中,也有一些生物练就了诸般变化的神奇本领,为了捕食和躲避天敌,它们都做了极好的伪装,有一种动物可是伪装、变化方面的高手,它就是——变色龙,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变色龙图片)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
5、去试着了解了解这位神奇的朋友。 1.检查生字。PPT出示:zhèn震 tǒng筒 fù腹 pàn判 jù距 jiè介 shào绍 jiāo蕉 zōng棕 2.理解词义。 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PPT出示震惊 长筒 腹部 判断 距离 介绍 香蕉 棕色 3.检查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句。 (2)指名读文,师随机纠正字音。(让学生注意二类字的识读,尤其是“刹”的读音)二、再读课文,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多少?(指名说。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6、) [设计意图] 着力推进朗读训练,注意关注学生读书的认真程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变色龙的整体印象。 师:这篇课文条理清晰、表达有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表达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预设:第一部分(1~8):发现变色龙。 第二部分(9~15):端详变色龙。 第三部分(16):放回变色龙。 师:课文是按什么表达顺序来介绍变色龙的?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2.这三部分作者重点介绍的是哪一部分? (端详变色龙。)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按
7、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理清课文的结构,为深入学习课文的内容做铺垫。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变色龙。要想对变色龙了解得更详细,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1.选择合适的汉字填到下面的括号里,组成词语。判 叛 ( )断 ( )徒 宣( )距 拒 ( )离 ( )绝 抗( )震 振 地( ) ( )兴 防( )筒 简 竹( ) ( )单 ( )子2.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横线。(1)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juǎn juàn)入它的口中。(2)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
8、一模(mó mú)一样。(3)它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zhuǎn zhuàn)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4)身躯呈长筒状,隆起的背部酷似(shì sì)龟背。(5)尽(jǐn jìn)管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依然一动也不动。3.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用合适的词填空。绘( )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