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赤壁赋》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

1.4.3《 赤壁赋》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

ID:44892007

大小:133.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1

1.4.3《 赤壁赋》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_第1页
1.4.3《 赤壁赋》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_第2页
1.4.3《 赤壁赋》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_第3页
1.4.3《 赤壁赋》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_第4页
资源描述:

《1.4.3《 赤壁赋》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4.3《赤壁赋》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2.培养对精晶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三、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苏轼歌咏赤壁的两赋一词,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多篇。

2、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相联系,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是理解鉴赏上的难点。解决办法: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揉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而后重点诵读一、二段,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2.第二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课时安排2课时

3、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全文的思路脉络,而后重点诵读一二段,体会其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及景物描写的语言特色。二、整体感知《赤壁赋》是享有盛誉的传世佳作,古人曾称颂说:“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其意境高远,灵气飞动,才思横溢,文采斐然,确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作品在艺术上的高品位,主要体现在景、情、理的高度融合。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是它成为传世名篇的原因之一。课文展示了行云流水般的艺术风格,又体现出苏轼文学创作的革新精神和浪漫主义色调。它“以文为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同时又吸取了散

4、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趣。它摆脱了堆砌典故、拘守声律的束缚,行文时句法自由,结构自由,韵律也自由。句式上骈散兼行,用韵对偶,都在若有若无似与不似之间,于参差之中见整饬,且又选字精当,取譬贴切,文情并茂。学习本文,于体悟诗情哲理时,亦应花较多气力,用于品味揣摩语言。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导入新课(1)师生共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2)教师导语引入新课:苏轼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巨擘。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则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就连书法,也列“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念

5、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同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度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即课文)和《后赤壁赋》。2.教师范读课文3.学生读注释,理解赋的第一、二段。4.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第一、二段。(1)读准生字与多音字举酒属(zhǔ)客歌窈窕(yǎotiǎo)之章少(shǎo)焉斗(dǒu)牛冯(píng)虚御风扣舷(xián)而歌桂棹(zhào)兮兰桨溯(sù)流光倚歌而和(hè)袅袅(niǎoniǎo)不绝如缕(lǚ)幽壑(hè)嫠(lí)妇(2)两节的韵字第一段:望章间天然仙第二段:桨光方慕诉缕妇3.品读课文第一、二段(1)第一段中,

6、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第一段中所说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指《诗经》中的《月出》。第二段中,又写出了扣舷而歌的歌词,试比较这两首诗歌,想想它们在内容、情感上有何不同?(《月出》是一首情诗,写一个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思慕的焦点只在爱人身上,“月出皎兮”只是比兴。末句直抒胸臆,写出男子的焦灼心情。《赤壁赋》中之歌

7、虽从《月出》化出,但胸怀、境界却更加渺远空阔。歌的前两句叙事、写景,与赋中月夜泛舟的情境相合。“渺渺兮予怀”与“劳心悄兮”一样是直接抒情,但歌中的“美人”未必是哪位美女,倒令人想起屈原诗中喻指的圣主贤君与美好理想。因而歌中表现的是一种政治的感慨,在知音难觅、天各一方的叹息中,已然包含了淡淡的哀愁。)(3)舷歌之后,赋中又写了客吹洞箫之声。课文是怎样描写箫声的?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从开篇处到第二段末,赋的情感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箫声:“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