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892003
大小:131.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01
《1.4.3《 赤壁赋》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4.3《赤壁赋》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3、熟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教学难点]语言运用的妙处。[媒体设计]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
2、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板书课文题目(二)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三)投影展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1着重体会景与情及内在联系。2熟读并背诵一、二段。(四)学习第一段1抽读第一段,正音。2全体朗读
3、一遍。3划出写景的句子,两人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请一个同学描述。4投影一幅画面小结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五)学习第二段1抽读第二段,其他同学默读并正音。2教师引导。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在此段找一个词概括。3作者写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哀怨、思慕、啜泣、倾诉)4歌是欢乐的,而箫声却如此悲愁。此处有一个问题,从行文看,“主乐客悲”是明显
4、的,而正文前的提示却说作者“力求排遣苦闷”,这个矛盾应该怎样解决?请大家认真思考之后讨论,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假如有难度,可结合提示中“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这一句话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客的苦闷就是苏子的苦闷,问答的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身思考、排遣的过程。就在此处,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了。5其实,作者的心情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本文中,而是贯穿在被贬到黄州后的所有作品中。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投影两词:《卜算子》和《定风波》。教师简述如下:第一首词作于公元1080年初贬黄州之时。写出了苏轼经历人生重大打击后孤苦凄凉而又惊魂未定的感觉,
5、与本文表达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第二首词写于公元1082年三月,此时的苏轼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甚至享受人生的风雨了,最后一句最能概括全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而这些情感变化合在一起恰好说明了苏轼抒写的是自己的真性情,苏轼的人生是真实的人生。(六)小结两段(七)下面我们利用剩余的时间背诵一、二段1对于古文,我们一定要做到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2组织朗读。①全体齐读两段,要求不错一字,读出感情。②分成两组,各读一段,要求一组读时另一组默读。③分男女生读,要求一组读时另一组丢开课本试背。④学生自读三遍。3组织背诵。①教师投影背诵提示
6、一,学生根据提示自背一遍,再齐背一遍。②投影背诵提示二,全体齐背一遍。③抽两位同学检查背诵情况。④总结背诵方法:重点词提示法;层理思路法;韵脚法;句式法;想象画面法等。(八)小结本课,投影板书。写景抒情乐悲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苏轼初游赤壁的情怀,至于东坡先生为什么由乐转悲,又为什么总是能很快超脱,答案就在下节课,后两段苏轼对人生的诠释对我们会有更大的启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