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赤壁赋》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

1.4.3《赤壁赋》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

ID:44892009

大小:89.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1

1.4.3《赤壁赋》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1.4.3《赤壁赋》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1.4.3《赤壁赋》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1.4.3《赤壁赋》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1.4.3《赤壁赋》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4.3《赤壁赋》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通过文本研习,学生能够品味作品的独特韵味,了解作者的处境,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概括作品书写的人生感悟。学生能把握本板块写景、抒情、说理相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特色。学生能够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止、舞、泣、危、东、举、卒、是、徒、觉、异、穷、志”等实词和“之、然、于、而、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大自然在丰富人的生命体验时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写景、抒情、说理相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文本研习一、课前准备学生对

2、照文中注释理解句子、疏通文义。有疑难的字句互相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在课堂上提出,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学生熟读全文。二、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图片:赤壁实景、苏轼画像及其诗词书画作品。(二)、《赤壁赋》写作背景。宋代的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

3、大的慰藉。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三)、检查预习情况:字词、注音1、壬戌(rénxū)10、酾酒(shī)2、桂棹(zhào)11、横槊(shuò)3、余音袅袅(niǎo)12、渔樵(qiáo)4、幽壑(hè)13、扁舟(piān)5、嫠妇(lí)14、匏樽(páo)6、愀然(qiǎo)15、蜉蝣(fúyóu)7、山川相缪(liáo)16、无尽藏(zàng)8、舳舻千里(zhúlú)17、狼籍(jí)9、旌旗(j

4、īng18、枕藉(jiè)(四)、解释重点字词,疏通文意。1、分别请学生起来朗读并单独翻译各节。2、师提示、纠正、补充、答疑、解释重点字词,疏理文意。(五)、找出文中的通假字:1、举酒属客——“属”同“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同“缭”,连接,盘绕4、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5、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同“藉”6、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六)、指出文句的修辞手法: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互文见义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对偶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比喻(七)、句子的句式和词语的活用现象: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2、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3、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5、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6、正襟危坐(使动用法)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8、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作动)9、夫水,智者乐也。(判断句)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八)、解析文本1、第一节:作者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秋江上“举酒属客”。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二、

6、三节:“客”举曹操之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与天地共存,并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抒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3、四节: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变者”观之还是自“不变者”观之。议论: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月,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不变,物与我皆无尽。4、全文景、情、理融于一体。(九)、齐读全文,深入思考: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转化的?明确:A、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

7、苦闷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作者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是含蓄地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乐,不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上。B、感情变化过程:乐-悲-乐。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2、本文体现了苏轼的哪些艺术才情? 明确:苏轼的这篇文章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词俪句,整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更

8、多地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三、课后作业背诵全文。总结虚词“而、乎、其、且”的用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