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 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 设计

ID:44693504

大小:9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4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 设计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 设计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 设计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 设计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 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 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概述·课名是《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与好友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后写下的佳作,描写了承天寺美丽的夜景,抒发了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的心态。(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态

2、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比喻句描写庭中月色的好处。难点:体会作者自嘲自解达观的人生态度。(三)教学策略·“双主”教学法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四)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安海中学初二年七班的学生,这个班经过了两年多的教学后,班上学生和老师较为熟悉,能很好的进行互动。·学生上了初二年,对文言文已

3、经很熟悉。·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主题能力还不够。(五)教学资源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六)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一、导入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学生活动:举出曾经学过的有关月亮的诗句教师补充并导入: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去领略月夜美景,去感悟别样的心境。设计意图:初二的同学经过七年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很多诗句,特别是关于月亮的诗句,更是耳熟能详,以月亮

4、的诗句导入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想像和记忆,便于导入新课。二、有关作者与写作背景  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简介苏轼资料。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时博通经史,21岁时中进士。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政”,自愿外放,先后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事。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写作背景  本文是苏轼于元丰六年(1083年)黄州贬所所作,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

5、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学生活动:讨论所了解的关于苏轼的故事或传说。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幻灯片展示中进一步了解了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这样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题。学生讨论苏轼的故事和传说,补充了教师幻灯片资料的不足,也体现了学生的互动交流。三、整体感知。教师活动:1、播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a、朗读的节奏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以练习的方

6、式,检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a、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说说该句的意思。⑴月色入户窗户⑵欣然起行高兴地⑶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⑸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⑹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⑺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⑻盖竹柏影也原来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学生活动:1、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2、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3、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在堂上共同解决。(方式:质疑——解疑)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们根据注解和小组合作探究,更清楚的理解

7、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翻译,通过朗读这一手段,加深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四、研读及赏析。教师活动:1、文章开头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2、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4、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学生活动:讨论上面问题并明确1、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2、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明确: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1、明确1、指具有

8、闲情雅致的人2、包含了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