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ID:19977616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来榜初中余瑜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言文,是在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个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入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的悲凉的情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培

2、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教学重难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众所周知,中国古诗词拥有唯美的意境,这样归功于诗歌中意象的塑造。大家比较熟悉的意象,比如说,梅花,它象征着临寒不惧,默默奉献的人。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可见一斑。再比如说大雁,鸿雁,这种意象让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

3、?(生答“游子思乡”)还有没有意象也同样说明了这点?(生答“月亮”)。请学生说出关于“月”的诗句。如《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我们非常熟悉的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多媒体展示有关“月”的诗句和图片。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心境下对月亮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就如苏轼,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抒发的月夜下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这篇游记《记承天寺夜游》。二、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4、唐宋八大家之一。(补充复习“唐宋八大家”相关知识)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死后

5、谥“文忠公”。2、检查预习,单独请学生认读。3、教师指导,标注正确读音和划分节奏。寝(qǐn)藻(zǎo)荇(xìng)解(jiě)衣与(yǔ)柏(bǎi)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根据阅读指导,学生再读课文。三、整体感知1、理解字词,逐句翻译。解:脱下欲:想要。欣然:愉快的样子。念:想。与为乐者:共同游乐的人。遂:于是。至:到。亦:也。相与:一同,共同。于:在。2、理解全文四、合作探究1、之前欣赏了那么多文人学者对“月”的解读,那么,本篇文章的作者是如

6、何描绘月色的呢?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比喻庭中月光清澈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文中没有出现“月”字,但两个比喻却使人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皎洁的月光。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正面比喻月光,“藻荇交横”却是用竹柏倒影来侧面烘托,二者结合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作者以比喻的手法,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与朋友沉醉在这样一个唯美的意境中,作者的心境是怎么样的?怎么去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明确:结合之前介绍的作者生平事迹,我们可以想到在这其中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3、阅读过全文,你觉得文中作者叙事、写景、抒情都围绕哪个字来写,请说说理由。明确:文中叙事、写景、抒情都紧扣着“闲”字。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因“无以为乐者”就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两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竟兴趣盎然地“步于中庭”,这些都可看出作者与怀民两人都是“闲人”,只有“闲人”才有如此的闲情逸致,才

8、会观赏到如此美妙的庭院月景。五、回顾巩固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主旨句)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A贬谪悲凉。B人生感慨。C赏月喜悦;D漫步悠闲。六、总结归纳主题思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