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87920
大小:274.1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师用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点1哲思明理——宋明理学[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魏晋南北朝、唐代儒学的发展情况1.儒学危机(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佛教、道教相继兴盛并迅速传播,儒学也因此受到冲击。(2)唐代“三教并存”: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佛、道三教得以独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和发展中,儒学日益处于劣势。2.儒学的发展(1)韩愈对佛教进行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2、、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以继道统为己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韩愈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3)韩愈、柳宗元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会“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后经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发展,到南宋朱熹时这一“学说”正式形成。二、程朱理学1.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魏晋时
3、期,佛、道两教传播,冲击着儒学地位。(2)儒学复兴运动:唐中后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2.“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周敦颐和邵雍运用系统的思辨,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程颢、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3.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的理学体系: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
4、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2)理学的成熟:①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②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4.理学的世俗化(1)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2)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
5、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构建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三、陆王心学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陆王心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理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1.心学的开
6、创者陆九渊(1)核心思想:“心即理也”。“理”就是内在的“心”,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所以被称为“心学”。(2)求“理”的方法(方法论):“发明本心”。因为“理”在“心”中,所以穷理不必向身心以外的事物探究,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他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烦琐,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2.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1)“心即理”。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存在于心,是头脑中固有的。王阳明吸取了佛教禅宗“心外无佛,即心即
7、佛”思想,在陆九渊心学的基础上具体解释了什么是心。(2)“致良知”。达到心中固有的良知,并加以推广。反对程朱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良知(即天理)是每个人心中所固有的(人人皆有成圣的潜能);但容易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3)“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3.影响(1)陆王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肯定普通人生活欲求的正当性,具有一定
8、的思想解放作用。(2)陆王心学强调人的自觉精神,否定古代经典的绝对权威,客观上冲击了正统儒学的影响,冲破了理学的思想禁锢,对晚明思想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3)陆王心学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对客观知识的学习,造成了之后心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1 程朱理学史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